
2.1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坚定地树立马克思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科学精神: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公共参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知识目标: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懂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能力目标: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和结合具体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通过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的理解。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用客观的眼光看问题,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教学重点】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教学难点】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意识的本质。 【教学过程】 总议题:从中国空间站逐梦星辰探世界本质 议题一:启航·探自然界的物质性 1992年,中国政府制定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建成空间站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 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完成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进入天和核心舱。 2022年5月10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进入太空,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也是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第4次远征。 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7月25日,神州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 8月,中国空间站第2个实验舱段-梦天实验舱已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2022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郑重宣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议学活动一:1.中国空间站建设所需所用的火箭、燃料、设备、技术等具体事物是物质吗?2.请归纳出哲学上物质的含义并说明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物质的关系。 一、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中国空间站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目前,天和核心舱组合体每90分钟左右绕地球一周。 “太空家园的名字也太好听了吧!”中国空间站叫“天宫”,核心舱叫“天和”,货运飞船叫“天舟”,载人飞船叫“神舟”,实验舱叫“问天”“梦天”……每个名字都是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来,尽显独特的中国式浪漫,这不仅是想象力的驰骋,更是中国人从古至今探索宇宙,追问我们从哪里来,则彰显了探索浩瀚宇宙,发现世界起源的愿景与实践。 议学活动一:3.结合上述情境,说明自然界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二、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的世界的组成部分。 原理总结1: 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 【原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