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与文化 第一课 第三框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课标要求】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使命,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以科学的思维方法看待世界。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认同。 【教材分析】 第三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三目。第一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和历史使命;第二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主要阐述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三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证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程,阐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I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这三目旨在引导学生系统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和基本特征,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教学目标】 ◆结合19世纪上半叶的时代背景,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使命,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哲学史的梳理,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自己生活和实践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程及其重大理论成果,熟练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定理论自信。 ◆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地位,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贡献,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培养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 2.科学精神: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及其重大成果,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品质 3.公共参与: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实践中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英国广播公司同年开展的同名活动,再次得出同样的结论。 2005年英国BBC问卷调查:“谁是当今英国人心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结果显示,马克思居于榜首。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总议题: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议题一:马克思主义为何而生? 情境一:肩负使命,应运而生 材料一: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