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二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案)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45分钟) 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 一、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意义及其与个人梦的关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同,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科学精神: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分析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理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逻辑与战略部署。 公共参与: 激发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伟大梦想之中的使命感,明确自身在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中国梦的本质和特点。 2.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3.两步走的战略安排 教学难点: 1.理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2.理解“四个伟大”的深刻内涵及其内在联系。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对中国梦的提出有了初步的历史背景认知。但高中生对宏大叙事的概念理解可能流于表面,需要将其与具体生动的实例和个人生活体验相结合,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片段(如《辉煌中国》、《厉害了,我的国》节选)、学习任务单。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出课题(约5分钟) 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1. 播放短视频《中国人的梦想》(可剪辑包含历史影像、现代化建设成就、普通人奋斗瞬间等内容)。 提出问题: 视频中展现了哪些不同的梦想? 这些梦想有什么共同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什么样的梦?它与我们每个人的梦想有何关系? 积极思考,结合自身认知回答问题。 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视频,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从具体的“个人梦”自然过渡到宏大的“国家梦”,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新课讲授:(约30分钟) 议题一:中国梦是什么梦?———深刻理解中国梦的本质与内涵 活动 展示材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探究问题: 1.为什么说“国家富强”是基础?请用实例说明。(引导学生从经济、科技、国防等角度思考) 2.“民族振兴”意味着什么?它包含了哪些方面?(引导学生从文化、国际地位等角度思考) 3.如何理解“人民幸福”是落脚点?“人民幸福”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4.这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教师精讲: 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总结并精讲: 1 中国梦的本质 含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质 国家富强:就是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民族振兴:就是要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的致力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民幸福: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增进人民的全面发展,朝着更加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意义 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十四亿多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特点和 要求 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②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会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