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8届高一年级9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计60分) 1.大汶口文化遗址中,人的葬式一般为仰身直肢葬,男性仰身直肢,女性则侧身曲肢面向男性,随葬品大都在男性一侧,这说明当时( ) A.早期国家特征出现 B.属于父系氏族社会 C.女性地位高于男性 D.尚未出现私有现象 2.下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位于图中所示“中原文化区”的是( ) A.仰韶文化 B.红山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良渚文化 3.据考古发现,裴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磁山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和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出土了大量的石质工具,即石磨盘和石磨棒,石磨盘不但制作精良,而且形制也规整多样,同时发现的还有一定数量的谷物粟、稷及油菜籽等。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黄河中上游地区( ) A.经济文明一体化发展 B.已出现粮食加工技术 C.农作物种植种类繁多 D.家庭手工业较为发达 4.商汤在出师灭夏时,发表誓师讲话:“夏家有罪,上帝命令我消灭他;我害怕上帝,不敢不进行讨伐。”可见,商汤这一誓师讲话的真实意图是( ) A.论证商朝建立的合理性 B.解释出师灭夏的原因 C.说明灭夏行为的正义性 D.谴责夏桀的滔天罪行 5.中华文明既一体又多元,所以有人说中华文明起源是“漫天星斗,八方雄起”,下列哪一则史料最能体现这一特征( ) A.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 B.有关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 C.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D.新石器的大量出土 6.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就存在一个“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三皇五帝”说法不一,其事迹也多由神话传说构成,但《周礼》《史记》等古代史书均有记载。这一古史系统( ) A.证实“三皇五帝”确有其人 B.象征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出现 C.说明君权神授观念源远流长 D.反映了先民创造历史的轨迹 7.殷人的祖先长期从事渔牧业,所以殷人以龟甲为道具,而周人以农业为主,运用蓍草为占筮工具,含有对农作物崇拜的心理。从龟卜到占筮,客观上反映了西周时期( ) A.神权色彩日益强化 B.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C.统治区域不断扩大 D.专制王权已开始萌芽 8、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父亲遗留下的财产,每一个儿子都有一份。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应该是指( ) 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王位世袭制 D.礼乐制 9、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农业进步,工商业发展,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根本上得益于( ) A.铁犁和牛耕的使用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劳动者身份的变化 D.郡县制的普遍推行 10.《孟子·滕文公上》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反映了( ) A.土地公有制度 B.井田制的经营方式 C.封建土地私有制 D.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11、春秋战国时期,主张统治者应“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的思想家是( ) A.庄子 B.墨子 C.韩非 D.孔子 12.春秋时期,中原各诸侯国将周边的楚、越等国视为“戎狄”或“蛮夷”,经过长期的交往,到了战国以后,这些原本的“蛮夷”也被视为华夏的一部分。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民族交融开始出现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形成 C.兼并战争十分频繁 D.华夏认同观念的逐步发展 13.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后,不断完善名号制度,将华美的词语加在自身及其亲属头上,如追尊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母亲为“皇太后”,姐妹为“长公主”,其子为“皇太子”“皇子”等。名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