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29103

义务教育版(2024)五年级信息科技 第5课 数学运算讲方法 课件

日期:2025-11-19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12952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义务教育,2024,五年级,信息,科技,5课
  • cover
(课件网) 第5课 数学运算讲方法 授课人:曾老师 第二单元 算法结构与描述 学习目标 通过对数学运算中求解方法的分析,了解算法在数学解题中的作用,认识算法的顺序结构。 1 从算法视角看待计算问题,知道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描述。 2 回顾思考 课堂导入 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两个自然数相加的过程中包含算法。 那么,分析、求解其他数学运算问题时,又包含着什么样的算法?如何用算法来描述求解的过程呢? 学习活动 一 温度计量方式的转换 二 计算大豆种子的数量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温度计量方式的转换 问题情境 作为校园记者站的一员,老师请你写一篇关于友好学校情况的介绍。你在网上查询到该友好学校所在地2月的平均气温是50华氏度。为了方便同学们了解情况,需要把华氏温度转换成摄氏温度。 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转换吗? 1. 所求是什么? 2. 已知条件是什么? 3. 怎么求解? ——— 摄氏温度 ——— 华氏温度 ——— 通过已知的公式进行转换 学习活动一:温度计量方式的转换 问题分析 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是用于计量温度的两种不同标准,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转换。 摄氏温度 = 5 ×(华氏温度-32)÷ 9 公式建立了两个量(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之间的转换规则。 给定一个华氏温度的值(输入),通过公式计算(处理)得到摄氏温度的值(输出)。 学习活动一:温度计量方式的转换 问题分析 这个转换公式就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算法 80.6华氏度 = ?摄氏度 学习活动一:温度计量方式的转换 问题求解 以下是分步骤求解的过程。 第1步:输入华氏温度的值。 第2步:计算摄氏温度的值,用华氏温度的值减32,乘以5,再除以9。 第3步:输出摄氏温度的值。 我们学习过的很多公式,其中都隐含着各种各样的算法,这些方法为我们快速计算、转换数值等提供了方便,使运算效率更高。 学习活动一:温度计量方式的转换 以上过程是一个按顺序依次执行各个步骤的结构,通常把这种控制结构称为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算法设计与描述中最基本的结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事情的步骤很多都是有顺序的,一步一步地完成。 流程图用一些图框来表示各种类型的操作,在框内写出操作的内容,然后用带箭头的线把它们连接起来,以表示执行的先后顺序和方向。 学习活动一:温度计量方式的转换 用流程图表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每个步骤之间的关系和执行顺序。 顺序结构 用流程线将图框自上而下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的步骤。 A框和B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行B框指定的操作。 学习活动一:温度计量方式的转换 流程图描述 为了更直观地描述以上步骤,可以使用流程图描述。 流程图用一些图框来表示各种类型的操作,在框内写出操作的内容,然后用带箭头的线把它们连接起来,以表示执行的先后顺序和方向。 学习活动二:计算大豆种子的数量 问题情境 同学们,你们能推理出其中的规律吗? 在实验室做实验时,科学课老师分发大豆种子让同学们进行发芽实验。第1小组分3粒、第2小组分5粒、第3小组分7粒……按此规律,计算第10小组的种子是多少粒?老师一共分发了多少粒种子? 学习活动二:计算大豆种子的数量 问题求解 第1小组至第6小组的种子数量 第 1 步:观察这一组数的规律,发现是从 3 开始的奇数。 第 2 步:从这组数中发现规律。 第 1 小组是 3 粒,表示为 1×2+1; 第 2 小组是 5 粒,表示为 2×2+1; 第 3 小组是 7 粒,表示为 3×2+1; 以此类推,第 n 小组的种子数就应该是 n×2+1。 用公式表示为:m = n×2+1 学习活动二:计算大豆种子的数量 第1小组至第6小组的种子数量 第 3 步:观察发现,这是第一个数为 3、差值为 2 的一组数。 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