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1335

2026高考化学(通用版)实验专项训练专题01化学基本概念(原卷版+解析)

日期:2025-10-10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6次 大小:26823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化学,2026,高考,通用,实验,专项
    专题01 化学基本概念 目 录 实验1 胶体的制备及其性质 实验2 探究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实质及发生条件 实验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实验1 胶体的制备及其性质 实验装置 NaCl溶液 Fe(OH)3胶体 实验原理 ①胶体可发生丁达尔效应,即当光束通过胶体时,会产生光亮的通路。 ②氢氧化铁胶体制备:FeCl3+3H2OFe(OH)3(胶体)+3HCl(化学方程式)。 实验用品 蒸馏水、NaCl溶液、泥水、水、FeCl3 饱和溶液;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烧杯、胶头滴管、激光笔(或手电筒)。 实验步骤 ①取 3 个小烧杯,分别加入 25mL 蒸馏水、25mL NaCl溶液和 25mL 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并与NaCl溶液和泥水比较。 ②把盛有NaCl溶液和 Fe(OH)3 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③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①当光束通过NaCl溶液时,无光路现象出现。当光束通过 Fe(OH)3 胶体时,可以看到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②将 Fe(OH)3 胶体过滤后溶液仍呈红褐色;将泥水过滤后得到澄清溶液。 实验结论 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实验说明 ①氢氧化铁胶体制备注意事项:a.自来水含有电解质等,易使胶体聚沉,需用蒸馏水制备。b.FeCl3 溶液要求是饱和的,是为了提高转化效率,若浓度过稀,不利于 Fe(OH)3 胶体的形成。c.可稍微加热沸腾,但不宜长时间加热,否则胶体会聚沉。d.边滴加FeCl3饱和溶液边振荡烧杯,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使Fe(OH)3 胶体微粒形成大颗粒沉淀析出。 ②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考点1 Fe(OH)3胶体的制备 (1)制备原理: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具体操作: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适量的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Fe(OH)3胶体。 考点2 胶体的性质 (1)胶体粒子直径在10-9m~10-7m(1nm~100nm)之间,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通过半透膜。 (2)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有性质,区别溶液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3)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颗粒而沉降,因此常作净水剂。 (4)常见的胶体有:烟、云雾、硅胶、烟水晶、有色玻璃、蛋白质溶液(牛奶、鸡蛋清、豆浆)、淀粉溶液、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墨水等。 变式1 变介质 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观察到如图所示的丁达尔效应: 【例1】“奋斗者号”载人深海潜水器在海底拍到如图所示的壮丽景象。其中的光柱主要源于( ) A.分子运动 B.丁达尔效应 C.光的反射 D.海水的流动 【答案】B 【解析】在海水中含有大量微小悬浮颗粒,当光线透入海水时,这些颗粒会使光发生散射,形成明显的“光柱”现象,这正是丁达尔效应。分子运动、光的反射或海水流动均不足以产生如图所示的光柱,故选B。 【强化训练1-1】用激光笔照射蓝色钴玻璃,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蓝色钴玻璃是纯净物 B.蓝色钴玻璃是气溶胶 C.该现象源于“丁达尔效应” D.该现象出现时,蓝色钴玻璃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A项,用激光笔照射蓝色钴玻璃,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蓝色钴玻璃为胶体,属于混合物,A错误;B项,蓝色钴玻璃是固溶胶,B错误;C项,光束通过胶体时,光线能够发生散射作用而产生丁达尔效应,而通入其它分散系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该现象源于“丁达尔效应”,C正确;D项,丁达尔效应为一种物理现象,不是化学变化,D错误;故选C。 【强化训练1-2】雾霾天气产生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