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32366

8.1 法治国家 教案

日期:2025-10-28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2433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法治,国家,教案
  • cover
《法治国家》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八课的第一框,讲述法治国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阐明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措施和重大意义,与下面两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共同诠释如何建设法治中国,上承第七课依法治国理论层面的知识,下启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的具体实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借助本地资源新安江,剖析十多年前新安江生态破坏背后的法治问题,引述宪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内容,结合具体案例,阐明法治国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增强法治意识和科学精神素养; 2.开展调研评比,提出解决新安江生态破坏问题的策略,展示近年来不同主体在依法治理新安江方面所做的努力,阐述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要求,培养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素养; 3.结合新安江美丽现状的视频,联系身边事例,感悟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强化政治认同素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法治国家的内涵和意义; 2.教学难点: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过法治的有关知识,对法治国家的概念并不陌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到了高一下学期,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辩证思维能力有了较大发展,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但是不少学生对法治国家仍停留在浅层的感性认识层面,需要深化感悟和理解。近十多年来新安江的生态变化和依法治理的具体案例为探索法治国家的内涵、要求和意义提供了现实素材。 二、思路与结构 教学思路 根据新课标和教学内容将本课总议题设置为“探新安江治理密码,谋法治国家建设之道”。 围绕课题和总议题,以过去十多年间新安江的生态变化和依法治理的实践为情境,以依法治理新安江的调研评比活动为线索,下设三个子议题:揭新安江之伤,思法治国家是何样;探新安江之治,悟法治国家怎么建;观新安江之美,评法治国家好在哪。三个子议题都将新安江、法治国家和学生联系到一起,呈现出结构化的特点。 本课运用宪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素材,努力让课堂更有高度;通过调研评比加深学生对家乡和母亲河的认识,努力让课堂更有广度;选取本地资源和身边事例,努力让课堂更有温度。同时,依托依法治理新安江的调研评比活动,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结构 三、过程与意图 教学环节 议题情境 议学活动 设计意图 议题导入 开展新安江水质测试,导入议题。 观看水质测试,思考议题。 通过现场开展新安江水质测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索议题的积极性。 子议题一: 揭新安江之伤,思法治国家是何样 1.播放十多年前央视报道新安江饮用水源地安全存危机的视频; 2.提供十多年前新安江生态破坏的有关文本资料; 3.提供宪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两部法律。 1.观看视频,查阅文本资料和有关法律; 2.调研展示十多年前新安江生态破坏背后的法治问题; 3.点评打分。 1.以十多年前央视报道新安江饮用水源地安全存危机的视频为引子,引导学生剖析十多年前新安江生态破坏背后的法治问题,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2.明确法治国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 子议题二: 探新安江之治,悟法治国家怎么建 1.十多年前新安江生态破坏背后的法治问题; 2.展示近十多年来不同主体依法治理新安江的动画。 1.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提出解决新安江生态破坏问题的策略; 2.点评打分; 3.观看、感悟不同主体采取的不同策略。 1.通过探究、展示,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解决新安江生态破坏问题的策略,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 2.通过感悟近十多年来不同主体依法治理新安江的具体举措,让学生深刻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增强科学精神。 子议题三: 观新安江之美,评法治国家好在哪 展示新安江美丽现状的视频。 感悟、谈论依法治理新安江的现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