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就城市治理现代化底色———法治政府,何以利民?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法治政府》承接了第一框《法治国家》中“完善法律实施机制”的要求,主要内容包括法治政府的内涵、要求和意义,遵循“是什么→怎么办→意义”的逻辑顺序。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政府已有感性认识,但是对于法治政府的具体内涵以及要求尚缺乏宏观架构、微观剖析的理性认知,对于将理论与执法相结合也缺乏实践体验。因此,本课将着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迁移等能力,以科学精神、法治意识来内化政治认同,提升公共参与素养。 二、教学目标 ①通过探究“权力边界为何要明”“治理创新如何突破”“初心使命何向旨归”等议题,理解法治政府的内涵、要求和意义;同时避免因个别地方政府的负面行为以偏概全,而是要培育辩证否定的科学精神。 ②借助“分析复盘”“留言跟贴”“若我执法”等活动,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社会观察和因应能力,养成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素养。 ③以“店招”为线索串联,通过正反对比三河市政府和杭州市政府关于店招管理的差异,再到模拟执法当地知名招牌“建德豆腐包”,由远及近、由理论到实践,理解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路径,以及其落脚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而坚定四个自信,提升政治认同。 三、教学重难点 ①抽象理论具体化、案例化,以区分法治政府的内涵。 ②理论联系实际,理解法治政府的要求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 【总体设计思路】 ①1条“店招”线索贯穿,2个城市对比,培育核心素养。围绕“店招”线索,从时政热点“三河市政府店招禁用红、黑、蓝三色”出发,对比“杭州市政府出台‘十允许,三服务’店招新政”,再预演“对建德豆腐包招牌执法”,采用“分析复盘负面案例→跟贴留言正面做法→模拟实践若我执法”的逻辑路径,着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素养。 ②3种颜色意涵解读,3个子议题相扣,导出3块知识。在议题设置和知识结构上,用“墨色锚定———权力边界为何要明 ”“蓝色探索———治理创新如何突破 ”“红色赓续———初心使命何向旨归”分别对应法治政府的内涵、要求、意义等知识。 【学教活动展开】 中心议题:绘就城市治理现代化底色———法治政府,何以利民? 导入 ①从建德市荣获“全球绿色城市”切入,通过快问快答形式,激发学生兴趣,理解颜色使用的标识价值。 ②进而引出三河市政府禁用“红黑蓝”三色的时事背景,制造荒谬反差感,调动学生情绪。 议题一:墨色锚定———权力边界为何要明 ? 析“三河店招事件” 明法治政府内涵 情境设计 情境一:学生表演 三河市城管执法 情境二:三河市禁用“红黑蓝”招牌 事件脉络线 【1】2024年10月 三河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对招牌提出“去红去蓝”要求,称“红色让人烦躁,蓝色过于俗气”。 【2】2024年12月 《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发布,规定“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但未履行公开征求意见等法定程序。 【3】2025年3 - 4月 城管部门强制商户更换红、蓝、黑底色招牌,引发商户不满。媒体曝光,登上热搜。“红蓝黑禁令”被取消。有商户表示,去年12月符合要求的店招,3月份被强制更改,4月份又说可以改回去,来回修改,单户损失数千至数万元。 【4】2025年4月 廊坊市联合调查组通报政策违规,承诺追责并整改;三河市相关负责人被免职。 知识加油站: ①《行政许可法》第五条 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原则。 ②《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第六条 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民主决策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条 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