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型 【教学内容】 湖南文化-出卷网-二年级上册第十课《儿童歌舞》第1课时《学我做》 【教材分析】 《学我做》是湖南文化-出卷网-二年级上册第十课《儿童歌舞》第1课时唱歌课。《学我做》歌曲以儿童熟悉的模仿游戏为创作灵感,歌词围绕拍手、打鼓、唱歌、指挥等动作展开,贴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的年龄特点。其旋律源于儿童生活场景,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形式,传递出合作游戏的快乐,成为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与交往能力的常用素材。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音乐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模仿能力 。他们能准确分辨欢快与舒缓的音乐情绪,跟随简单节奏拍手、跺脚,但对复杂节奏型的把握还不够精准。在演唱方面,能自然发声、完整演唱简短儿歌,不过气息控制较弱,音准稳定性有待提高。识谱能力处于萌芽阶段,仅能认识简单音符。课堂上乐于参与律动、表演等互动活动,但注意力易分散,持续专注时长较短。教学中需借助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资源、游戏化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逐步提升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感受3/4拍歌曲的韵律特点,体会“强弱弱”节拍带来的轻盈感与节奏感。 领略歌曲中“模仿—合作”的互动之美,感受童真童趣的音乐表达。 (二)艺术表现 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咬字清晰,准确把握旋律走向, 能结合歌词内容做拍手、指挥等对应动作,做到唱演结合,贴合歌曲情绪。 (三)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创编新的动作歌词,如“学我拍球”“学我微笑”等,并融入演唱中,能参与“师生对唱”“分组模仿”等音乐游戏,提升合作表演能力。 (四)文化理解 理解儿歌“源于生活、贴近儿童”的创作特点,感受音乐与日常游戏的紧密联系,体会模仿与合作在音乐活动中的意义,培养主动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3/4拍的节拍韵律,能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区分易混淆乐句。 2.能结合歌词完成对应动作,实现唱与演的协调统一。 (二)教学难点 1.准确演唱歌曲中易混淆的乐句,避免音高偏差。 2. 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歌词与动作创编,做到创意与旋律的匹配。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平时最喜欢和小伙伴玩什么游戏呀?有没有玩过“跟着做”的模仿游戏呢? 预设:喜欢!玩过“照镜子”游戏,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教师:听起来真有趣!模仿游戏能考验大家的反应力呢。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和模仿有关的歌曲,我们先听听歌里在模仿什么动作。(播放歌曲音频) 预设:(聆听后)有拍手、打鼓、唱歌! 教师:听得真仔细!这首歌曲叫《学我做》,(板书课题)大家发现歌曲里是谁在教、谁在学吗? 预设:好像是老师教,学生学! 教师:没错!歌曲里藏着“教与学”的小秘密,还有好听的3/4拍节奏。想不想学会这首歌,然后和小伙伴一起边唱边玩模仿游戏呀? 学生:想! 教师: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学我做》的音乐世界吧! 书写板书《学我做》。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乐曲,听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的情绪是中速、愉快地,下面再次聆听音乐,边听音乐边打节奏,感受歌曲是几几拍子的节奏?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是3/4拍子,你们还记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