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实越秀2025学年上高二生物周五晚练(一) 2025.9.19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初到高原的人往往发生高原反应,出现呼吸困难,发热,尿量减少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肺水肿;重返平原后会发生低原反应(俗称“醉氧”),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原反应引起的发热是人体稳态失衡的表现 B.肺水肿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肺部组织液增加 C.“醉氧”是由于内环境中血红蛋白增多导致运输氧气能力过强 D.“醉氧”患者发生严重腹泻时,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要补充无机盐 2.下列稳态失调疾病与相应主要病因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感冒发烧,食欲不振———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 B.高原反———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 C.中暑———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 D.尿毒症———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3.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CO3﹣/ H2CO3、HPO42﹣/ H2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pH起调节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细胞呼吸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下图为某登山队的队员们在为期104天的训练过程中随平均夜营高度的变化,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变化趋势。已知海拔越高,空气中氧气越稀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细胞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 B.随海拔升高,红细胞有氧呼吸加强 C.在夜营海拔高度为1500m时,人体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D.人体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对海拔高度有适应性变化 5.人在严重感冒时经常要“输液”,即静脉注射,可以短时间内注射大剂量的药物,快速达到组织,达到抗菌消炎的目的。在“输液”之前,一般都要做“皮试”,即皮下注射,以预防人体对该药物的过敏反应。“皮试”和“输液”时药液最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 ) A.血浆、淋巴 B.血浆、组织液 C.组织液、血浆 D.组织液、淋巴 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脊髓和脊神经组成外周神经系统 B.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C.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D.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7.右图为膝跳反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 B.控制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在3处施加适宜刺激会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D.若1处受损,膝跳反射无法完成 8.在用脊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 刺激部分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位可能是( ) A.感受器 B.效应器和传入神经 C.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D.效应器 9.某人因受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有无意识排尿,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一定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 10.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为先给予小鼠灯光刺激,随后给予电刺激。小鼠刚建立该反射后,此时仅给予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率为P,若小鼠建立该恐惧反射后,反复给予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一段时间后再给灯光刺激测得的小鼠心率为Q,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鼠的恐惧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