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041077
15 梅岭三章 课件2025-2026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共23张PPT)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43039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梅岭
,
三章
,
课件
,
2025-2026
,
统编
,
七年级
(
课件网
) 15 梅岭三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他们面对黑暗,从未低头;面对敌人,从未退缩;面对死亡,从未畏惧。正是因为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才有了现在强大的中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毅的《梅岭三章》,感悟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 导入新课 1.了解诗人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方法,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3.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学习目标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诗作以《梅岭三章》《孟良崮战役》《青松》《红梅》等流传最广。 走进作者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1935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创作背景 1936年10月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险,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在山坳丛莽间一块极小的地方,险象环生。后来敌人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陈毅预料不能脱险,写下了《梅岭三章》以明志。 文学常识 组 诗 组诗,是指同一诗题、内容互相联系的若干首诗组成的作品。组诗中的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又有内在的联系(或是主题相同,或是内容相关,或是空间、时间上相近)。 组诗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同取向上力求全面、透彻地反映事物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 组诗以独特的文体特征折射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并影响着其他文体,在文学发展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字词积累 旌旗:旗帜的总称。诗中借指军士。 血雨腥风:血溅得像下雨一样,风里带有腥气,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也作“腥风血雨”。 取义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意思,并思考这三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知课文 1.梳理三首诗的意思。 2.感受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20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 陈毅 感知课文 “章”,原意是乐曲告一段落。三章就是三首。《梅岭三章》是由三首现代绝句组合而成,与旧体诗结构是相同的,讲求平仄和押韵。但赋予旧诗新鲜的含义,语言修辞则是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用旧体诗描写革命情怀的成功典范。 释 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困。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衣服最里面 估计不能脱险 不久围困解除了。旋,不就,随即。 这段小序是作者后来补记的。 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写作背景及缘由 疏通诗意 译文:1936年冬天,梅山被围困。当时我受伤又生病,潜伏在丛生的草木中二十多天,估计不能脱险,就写了三首诗留藏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围困解除了。 这段小序简明扼要地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点明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和作诗的缘由。“得诗”表明诗人的从容、镇定;诗“留衣底”以明志,表现了诗人革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20 谈创造性思维 课件(2025-11-18)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二)《水浒传》课件(2025-11-18)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提优卷(含答案)(2025-11-18)
23 《孟子三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件(2025-11-18)
23 《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 课件(2025-11-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