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高中高一9月月考政治试题(A)答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5.大理高一期末)位于安徽东至的华龙洞遗址,是东亚地区呈现出智人(现代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过渡的古人类遗址。该遗址出土了11件古人类化石,包括1件保存完整的足部蹈骨,此外还发现40余件石制品、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以及3种爬行类化石等。由此可以推断,当时 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 ②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 ③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人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人们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且有少量的生产资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解: ①:华龙洞遗址体现的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也是最初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 说法正确 ②:华龙洞遗址体现的是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 ②说法正确 ③奴隶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摆脱了蒙味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材料体现的是原始社会,③不符合题意 ④人们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且有少量的生产资料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材料体现的是原始社会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2025.毫州高一期中)安徽省蒙城县尉迟寺遗址是5000年前人类文化遗址。该遗址是国内目前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晚期聚落遗存,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遗址中的红烧土排房是我国运今为止已经发现的最完整、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史前建筑遗存。由此可以推断 ①这一时期出现了畜牧业和农业 ②这一时期的人们已实现了定居 ③当时人们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 ④这一时期人类已迈入文明时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解: ①②:从材料该遗址是国内目前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晚期聚落遗存,可得出该时期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人们实现了定居①②符合题意。 ③原始社会旧时期时代,人们以采集天然食物为③不符合题意。 ④奴隶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3.(2024秋 株洲期末)在北非的尼罗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中国的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形成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四大著名的古代奴隶制国家。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城市的堡垒不利于奴隶社会的文化交流和政治稳定 ②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状态的重要标志 ③氏族制度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失去存在的必然性 ④统治和奴役是奴隶制度相对于氏族制度的落后性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及奴隶制国家的产生。题干引用恩格斯关于城市与文明时代关系的论述,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中“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形态更替”“奴隶社会的进步性”等知识点进行分析。情境依托古代文明起源,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能力。 【解答】①错误,题干强调城市是文明时代的标志,而非否定其作用。城市作为奴隶制国家的工具,其堡垒象征阶级统治,但未体现对文化交流和政治稳定的负面影响; ②正确,教材明确指出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城市出现等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城市是摆脱蒙昧野蛮状态的重要标志; ③正确,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导致私有制和阶级分化,氏族制度失去存在基础,必然被奴隶制取代; ④错误,奴隶制相对于氏族制度是历史进步。恩格斯强调城市标志着文明时代,说明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统治和奴役是阶级对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