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1891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综合训练)(全国通用)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系列

日期:2025-10-0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8007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全国,复习,一轮,政治,高考,2026年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保密★启用前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创新题)2025年8月,第12届中国·长春国际陶艺作品邀请展在长春莲花山盛大启幕。经过本届陶艺作品邀请展组委会严格而审慎的评审,最终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位顶尖陶艺家作品脱颖而出,在莲花山共同谱写泥土与火焰、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壮丽交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陶艺创作充分体现了形象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 ②外形美观充满想象力的陶艺作品揭示了事物的本质 ③陶艺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特征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④泥土与火焰相结合的陶艺作品突出了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陶艺创作具体、直观、充满想象力,是运用形象思维的体现,可以体现形象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①正确。②:陶艺作品体现了形象思维,但只是触及事物的本质,而不是揭示本质,②错误。③:陶艺作品作为形象思维的体现,也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③正确。④:陶艺作品是形象思维的体现,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是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④错误。故本题选B。 2.随着“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很多人担忧“人工智能代替人类”———普通劳动者的就业机会会被人工智能剥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称,人工智能预计将对全球近40%的工作岗位产生影响。创造性和技术需求较低工作的从业者都将面临失业或转型的危机,社会劳动分工的结构将经历一场“大洗牌”。某班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开辩论,甲、乙、丙三位同学发表观点如下: 甲:人工智能既会冲击传统就业岗位,又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乙:我不同意甲的观点,我认为人工智能对就业没有任何影响。 丙:你们两人的观点都不对,人工智能是否影响就业还不确定。 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来看,上述观点中( ) ①甲的观点未违反矛盾律,符合辩证思维的要求 ②乙的观点与甲观点相互矛盾,违反排中律要求 ③丙的观点同时否定甲、乙观点,有犯逻辑错误 ④甲的观点违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甲的观点并非“逻辑矛盾”(如“既冲击又不冲击”才是矛盾),而是承认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双重影响———冲击”与“创造”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符合辩证思维“全面看待事物矛盾”的要求,未违反矛盾律,①正确。②:甲的观点是“既冲击又创造”(属于“有影响”的范畴),乙的观点是“没有任何影响”———二者构成互相矛盾的关系(“有影响”与“无影响”)。根据排中律,两个矛盾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乙否定甲的“有影响”,同时肯定“无影响”,本身是对矛盾关系的明确选择,未违反排中律(排中律的违规是“同时否定两者”,而非“否定一方、肯定另一方”),②排除。③:甲、乙的观点虽在“影响的具体形式”上有差异(甲:双重影响;乙:无影响),但核心矛盾是“有影响”vs“无影响”。丙同时否定二者,本质上违反排中律,属于逻辑错误,③正确。④:“冲击”与“创造”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符合辩证思维“全面看待事物矛盾”的要求,未违反矛盾律,④排除。故本题选B。 3.(创新题)202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见证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围绕“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精神生活”这一主题,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影要快速完成从“中国符号”到“中国精神”的升级,避免中国元素的堆砌,努力展示中国文化内核和中国精神。这启示我们在电影创作思维上要( ) ①发挥思维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