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5481

2025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中考化学性质专题卷(二)(含答案)

日期:2025-10-09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14334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年,广东省,阳江市,东区,中考,化学性质
  • cover
2025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初中化学性质专题卷(二) 满分为 100 分,考试用时为 60 分钟。 说明: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 2B 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 答案无效。 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Na—23,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广东各地有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毛竹鸟笼 B.潮汕石雕 C.西关打铜 D.广彩瓷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瓶中取液体 B.加热液体物质 C.读液体的体积 D.倾倒液体 3.依2025中考题型编写分类是认识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甲:化合物 乙:氧化物 丙:单质 B.甲:天然材料 乙:合成材料 丙:塑料 C.甲:分解反应 乙:复分解反应 丙:中和反应 D.甲:可再生能源 乙:不可再生能源 丙:石油 4.生活处处有化学,安全时刻记心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夜间发现家中石油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查明泄漏原因 B.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势 C.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D.高楼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爬行逃生 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2K———2个钾元素     B.Al3+———1个铝离子 C.S8———8个硫原子     D.2N ———2个氮分子 6.下图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不足 B.这个实验原理告诉大家面粉加工厂要严禁烟火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7.茶叶中含有茶氨酸(C7H14O3N2,又称谷氨酰乙胺),它有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等效果。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B.茶氨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C.茶氨酸中C、H、O、N元素的个数比为7︰14︰3︰2 D.茶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6% 8.《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 70% 的氮气(体积分数)、20%以上的氧气、还有 CO2 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B.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 C.利用灼热的铜粉,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氧气消失但氧原子并未消失 9.下列关于化学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B.屠呦呦发现了抗疟疾新药青蒿素 C.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10.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属于非金属元素,镉属于金属元素 B.每一个镉原子中含有48个质子 C.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1个电子 D.镉与氯可形成化合物CdCl 1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两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B.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个数均不变 C.反应生成物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