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音乐家》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综述】 一、教学内容 《箫》是一首流传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汉族民歌,旋律优美、节奏舒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歌曲采用典型的五声徵调式,结构规整,以上下句为基础构成单乐段。歌词以“箫”为题,运用比喻和想象,通过“紫竹”“苗苗”等意象,生动描绘了箫的形状和音色,并借“吁底吁底”的衬词模仿吹箫的气息与韵律,充满童趣与生活气息。整首歌曲不仅展现了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也表达了人们对音乐和生活的朴素热爱,是引导儿童感受民歌魅力、进行音乐启蒙的优秀教材。 《快乐的小笛子》是一首活泼明快的大调式儿童歌曲,其核心音乐特点在于节奏的动静结合:歌曲通过大量连续、均匀的八分音符营造出源源不断的动力感,生动模仿了小笛子清脆欢快的鸣响;而在每个乐句的结尾则巧妙运用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实现稳定收束,形成张弛有度的呼吸感。这一结构使其成为训练学生掌握八分音符律动、巩固长音时值以及学习在换气记号处自然呼吸的绝佳教学素材。与同一单元中悠扬舒展的《箫》相比,本曲以鲜明的节奏对比和跳跃的音乐形象,完美展现了音乐要素如何塑造截然不同的情绪色彩。 《号手与鼓手》选自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儿童游戏》小组曲。这首管弦乐组曲作于1871年,是根据所作的四手联弹钢琴曲《儿童游戏》(共十二曲)中的第五首小曲改编而成,又叫《喇叭与铜鼓》,是一首进行曲,c小调,4/4拍。开始是四小节引子,随机奏出曲调明朗的进行曲主题,表现了孩子们打着铜鼓、吹着喇叭列队行进的可爱装神态。学生通过这首小曲,感受乐曲明朗的进行曲风格。感受并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号手和鼓手。 《会跳舞的洋娃娃》原为匈牙利作曲家波尔蒂尼创作的钢琴练习曲,后经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改编而成一首广受欢迎的小提琴独奏曲。这首乐曲采用三部曲式(ABA结构),D大调,3/8拍,快板节奏,充满了浓郁的儿童情趣。A段由小提琴以弱拍进入,运用跳弓与顿音技法奏出一连串轻快活泼的十六分与八分音符,生动刻画出洋娃娃天真可爱又略带机械感的舞蹈姿态;B段转入A大调,旋律变得优美婉转,与A段形成鲜明的情绪与色彩对比,展现了丰富的调性变化。全曲通过精巧的器乐技法与鲜明的音乐形象对比,不仅令学生直观感受到小提琴灵动的音色特点,也能引导他们体会乐曲中活泼与抒情并存的艺术魅力。 《星光圆舞曲》是美国作曲家布雷纳德创作的一首精巧的钢琴小品,乐曲采用G大调、3/8拍与变奏曲式。其核心魅力在于通过主题与四次变奏层层推进情绪:主题以弱起、级进的平滑旋律营造出星空下安宁静谧的氛围;随后的变奏通过加入平行三度、改为强起节奏、高八度进行、旋律加花与模进等手法,使音响逐渐丰满,情绪由平静走向激动与热烈,最终在重现主题中回归宁静,形成完美呼应。该曲不仅展现了钢琴清澈的音色与丰富的表现力,更通过清晰的音乐发展逻辑,引导学习者感受从安逸到高潮再回归平静的情绪变化,是培养学生感受力与鉴赏力的优秀教材。 音乐游戏《抢凳子》是本单元一个极具实践性与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设计。它绝非简单的娱乐活动,而是一个将音乐聆听、内在节拍感训练与身体反应融为一体的有效评估手段。游戏规则要求学生必须根据所播放或弹奏的本单元音乐作品按稳定节拍行走,这直接考查并强化了他们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不同音符时值构成的恒拍感的掌握。同时,“音乐停止即抢座”的机制,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音乐听觉注意力与快速反应能力,使他们深刻体验到音乐(进行)与休止(静止) 的对比。该游戏以充满趣味和竞争的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综合运用了本单元所学的音乐感知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参与热情,有效地达成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练”的教学目的。 二、内容联系 本单元的所有教学活动构成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