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46364

3.1伟大的改革开放 课件(29张ppt)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日期:2025-10-0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121877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大的,改革开放,课件,29张,ppt,必修
  • cover
(课件网) 伟大的改革开放 将改革进行到底 看邮政巨变 读懂中国改革密码 “绿衣”下的重负:计划经济的温情与桎梏 政企不分: 它是“邮电部”下属的行政机关,没有成本、利润、效率的概念。 效率低下: 一封信件从北京到上海可能需要一周,“一封家书半月达”是常态。分拣靠手,运输靠绿皮火车。 服务短缺: 功能单一,仅能满足最基本的通信需求。老百姓对于“快”没有选择权。 缺乏活力: 没有竞争,没有创新动力。整个系统就像一部生锈的机器,缓慢而陈旧。 1980年,中国邮政做出了一个看似超前的决定———成立EMS,主打速度和"全球通达"。一个习惯于慢节奏的计划经济系统,为何此时要主动求‘快’? 寻原因 思改革开放 思考: 1. 党为什么要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有什么? 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政治 经济 中外对比 20世纪70年代末,一位日本记者访问重庆炼钢厂,看到两台正在使用的机器。他惊奇地发现这两台机器一台生产于1887年,一台生产于1905年,竟是清末张之洞从英国引入的。而日本炼钢厂已使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生产。 “四人帮”被粉碎,但盛行“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思想。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 员有1.12亿人每天只能挣到0.11元,有1/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工业生产总值中重工业占比57%;人民出行方式是自行车和绿皮火车。 1978年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怎样的困境? 思想上僵化,尚未摆脱“左倾”; 农业生产冒进; 经济上结构失衡; 计划体制僵化; 人民的生活水平低下; 严重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再不进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 8 1.改革开放的开启———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1)时间: (2)内容: 1978年12月 (3)意义: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思想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 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放,即主要指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国门,吸引外资.首批经济特区于1980年设立,大量外资企业、办事处涌入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 这些外资机构对商业文件(合同、票据、样品)的传递提出了 “快、准、可靠” 的要求。为了 解决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最急迫的物流通信瓶颈 EMS应运而生。 以"中国邮政EMS的成立"作为一个观察窗口,从中概括出改革开放初期历程 改革开放的发展———起步阶段(1978年———1992年) 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开放浦东 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率先突破 1978年 1984年 1990年 1980年 1988年 1992年 设立四个特区 海南省开辟为经济特区 开放长江沿岸的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 对内 改革 对外 开放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随着浦东开发开放 ,以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