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任务目标】 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历程,认识中国政治发展的艰巨性,树立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运用唯物史观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和自主性 01 02 1912年 1928年 1931年 1937年 1949年 1954年 资产阶 级共和 制度诞 生 “训政” 开始 中国共产党的制度探索 苏维埃共和国→抗日民主制度→人民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 时空定位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建立共和政体: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标志着 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2)颁布《中华民国 》(1912年3月11日) ①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 ②内容: (填序号) A.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 B.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E.总统颁布命令直接生效 ③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 制度的进步意义。 问题式预习 认知升华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 直接目的是限制总统权力,防止袁世凯独裁。 根本目的是从法律上否定君主专制制度,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治体制示意图 图解历史 参议院 总统 内阁 总理 选举弹劾 对参议院立法有一定否决权 立法权 行政权 法院 司法权 经参议院 同意任免 经参议院 同意任免 参议院多数党 阅读教材的P14“历史纵横” 思考:民国初期政党政治的特点及活跃的原因有哪些 教材开发 问题式预习 2.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的尝试 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为各党派、团体的建立创造了制度环境。 ②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 (1)背景 ①1912年,宋教仁改组国民党 ②1913年“宋案” ③国民党发动“ ” ④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⑤ (2)历程 问题式预习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训政时期 ①背景:1928年,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颁布《训政纲领》。 ②实质: ,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 (2)宪政时期 ①实质:为国民党 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 ②结果: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 国民党时期的“训政” 图解历史 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 国民大会 政权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 国 民 政 府 政权 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代 表 闭 会 问题式预习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1.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背景 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各级 也陆续建立 建立 1931年11月,宣布 正式成立 意义 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2.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措施有哪些 这些措施有什么意义 问题式预习 问题式预习 (1)措施:在解放区设置 ,在行政区设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 (2)意义: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3.解放战争时期政权建设 (1)理论基础:毛泽东发表的《 》。 (2)意义: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4.新中国成立前夕 问题式预习 3.解放战争时期政权建设 (1)措施:在解放区设置 ,在行政区设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2)意义: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4.新中国成立前夕(1)理论基础:毛泽东发表的《 》。(2)意义: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问题式预习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确立—1954年,《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 保证国家一切权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