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更有效 目 录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展示与拓展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2/4拍的稳定节拍与明快旋律,体会其中蕴含的欢乐、喜庆情绪。 (二)艺术表现 能准确演唱歌曲,掌握附点八分音符带来的弹性节奏,用明亮欢快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 (三)创意实践 创编简单的集体表演队形,结合演唱与动作展现“花样打锣鼓”的场景。 (四)文化理解 感受河南民歌的地域特色与民间音乐的活力,激发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喜爱。 鼓和锣一配合,热闹的气氛马上就来了。 那你们知道吗? 在河南有一首民歌,专门唱鼓和锣的故事,想不想听听? 这首歌里的锣鼓在做什么? 谁听出歌词里唱了怎样的场景? 耳朵真灵!这首歌就叫 ,是河南的民间歌曲。它不 仅能唱,还能跟着做动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唱这首歌,组建一支“小 锣鼓队”好不好? 歌曲背景: 《锣鼓歌》是河南泌阳民歌,属于具有浓郁 地域特色的民间歌曲。其创作灵感源于北方民间 音乐与舞蹈文化,现存版本定型于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初期,彼时宽松的社会文化氛围为民间 艺术传承提供了有利条件。歌曲以锣鼓为核心元 素,歌词简单童趣,旋律贴合民俗场景,既展现 了河南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也体现了锣鼓在民 间庆祝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下面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歌曲是2/4拍,2/4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一强一弱,下面边打节奏边听音乐 歌曲为2/4拍,采用“乐段重复”的结构形式,整体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共8小节, 由两个4小节乐句构成,以“你敲鼓来我打锣”开篇,通过“咚咚咚”“锵锵锵”的拟声词 模拟锣鼓的“三击”节奏,旋律简洁明快。 下面我们演唱第一乐句 下面我们演唱第二乐句 下面我们演唱第一乐句 下面我们演唱第二乐句 整体演唱 下面我们边演唱边表演 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一)填空题 1.《锣鼓歌》是一首来自_____的民歌,歌曲采用_____拍节奏。 2. 歌曲中通过“咚咚咚”模拟_____的声音,用“锵锵锵”模拟_____的声音。 (二)判断题 1.《锣鼓歌》全曲旋律不变,是简单的重复结构。( ) 2.歌曲中“变了花样打鼓锣”体现了锣鼓点的变化。( ) 答案: (一)填空题1.河南(泌阳);2/4 2.鼓;锣 (二)判断题1.× 2.√ 《锣鼓歌》 1=D 2/4 活泼 河南民歌 感谢同学们的聆听!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型 【教学内容】 湖南文化-出卷网-二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歌表演》第2课时《锣鼓歌》 【教材分析】 《锣鼓歌》是湖南文化-出卷网-二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歌表演》第3课时唱歌课。《锣鼓歌》是河南泌阳民歌,属于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间歌曲。其创作灵感源于北方民间音乐与舞蹈文化,现存版本定型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彼时宽松的社会文化氛围为民间艺术传承提供了有利条件。歌曲以锣鼓为核心元素,歌词简单童趣,旋律贴合民俗场景,既展现了河南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也体现了锣鼓在民间庆祝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音乐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模仿能力 。他们能准确分辨欢快与舒缓的音乐情绪,跟随简单节奏拍手、跺脚,但对复杂节奏型的把握还不够精准。在演唱方面,能自然发声、完整演唱简短儿歌,不过气息控制较弱,音准稳定性有待提高。识谱能力处于萌芽阶段,仅能认识简单音符。课堂上乐于参与律动、表演等互动活动,但注意力易分散,持续专注时长较短。教学中需借助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资源、游戏化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逐步提升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