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 时间 九一八事变 1931.9.18 1937.7.7 七七事变 1938.10…… 武汉、广州陷落 1945.8.9 毛泽东《对日寇的最后一击》 1945.9 抗战胜利 局部抗战 全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开始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淞沪会战 “日帝国主义始终梦想其所谓‘大陆政策’,固有他们的一贯的侵略政策,但是不战而取东北,小战而取华北,也无疑地增加了他们的气焰,增强了他们对于灭亡中国的幻想。” ———邹韬奋《社评三则》 时间: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 战况:日军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 结果:中国军队毙伤日军4万余人,日军占领上海。 意义: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1937年11月12日 上海沦陷 太原会战 “山西自雁门关以南,井陉、娘子关以西系高原多山地区,对保卫华北、支持华北战局,有极重大的意义。敌人要完成其军事上占领华北,非攻占山西不可。如山西高原全境保持我军手中,则随时可以居高临下,由太行山脉伸出平汉北段和平绥东段,威胁敌在华北之平津军事重地,使敌向平汉南进及向绥远的进攻感受困难,故山西为敌我必争之战略要地。” ———任弼时 时间:1937年9月—11月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首次胜利。这是华北战场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林彪 忻口会战 1937年10月13日-11月2日 忻口会战是太原保卫战中心战役。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合作抗战的成功典范。 阎锡山 朱德 卫立煌 1937年11月8日 太原失守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徐州会战 时间:1938年1月—5月 “徐州是一个交通中枢。在作战上,交通中枢是一个战略要点,只要取得战略要点,便可南可北,可东可西。” ———蒋纬国 台儿庄战役(总指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 ———第五战区鲁南兵团司令孙连仲 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他们把救护前线伤兵当作自己的分内事,他们一村一村自动组织起来,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有时甚至要绕道几十里,辗转运送。这个事实证明,这次台儿庄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 ———池峰城师军医处长 1938年5月16日 徐州失守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盖抗日派之理论为中日两国绝对不能共存,东亚联盟则证明中日两国不但有共存之必要,并且有共存之可能,有此事实之证明,则抗日派之理论,自然消灭,而同归于复兴中国,复兴东亚之一途。” ———汪精卫《对东京中日记者谈话》 1937年11月12日 上海沦陷 1937年11月8日 太原失守 1938年5月16日 徐州失守 “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1938年10月10日,《中央周刊》 中国速胜论 中国必亡论 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