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找出六要素,理清文章思维脉络,用一两个词概括文章的感情基调。 2.结合具体语句,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学习以小见大、结尾深化主题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蕴含的中年人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以及生命的传承意义,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作家介绍 莫怀戚(1951-2014),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作协副主席,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代表作品有《大律师现实录》和《经典关系》等。 散步 莫怀戚 熬 嫩芽 qī áo 咕咕 分歧 一霎时 水波粼粼 gū qí shà lín 拆散 chāi sàn nèn 信服 相信并佩服。 随意 这里表现的是田野充满生机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 委屈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各得其所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分歧 意见不一致。 粼粼 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熬 忍受(病痛或艰苦生活等)。 词语解释 霎时 短时间。 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1985年。莫怀戚的父亲刚过世,照料父亲多年的母亲一下子生活没有了目标,身体也不好。做医生的弟弟私下说母亲处于丧偶综合征中,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这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与陪伴相伴的,是作者对“生命”的感受和思考。 (莫怀戚《二十年后说<散步>》) 任务一:朗读入境,初知文章大意 1. 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划分段落,理清思路。 4. 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本文的感情基调,对比和《秋天的怀念》感情基调有何不同。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什么) 时间:初春 地点:田野 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事件的起因 事件的经过 事件的结果 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改变了主意,走小路 我们一家人向前走去 初春 田野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文章记叙了初春,我们一家人在田野散步。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地交代了事件、地点、人物,奠定了全文温馨的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2-8):一家人散步的情景。 第1层(2):交代母亲对这次散步的态度的转变,并为我下文背母亲埋下伏笔。 第2层(3-5):写南方春天田野里的景色以及一家人散步于春光中的乐趣。 第3层(6-8):写散步路线上的不同意见和解决的办法。 感情基调 散步 秋天的怀念 轻松、愉快、从容、舒缓。 以轻松舒缓的语调朗读。 深沉、忧伤、沉重。 要用抑扬交错的语调朗读。 读第一部分,思考:课文第一段概括了本文的主要事件,与同学们刚刚概括的句子相比较,在表达上有何不同? 原句: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概括句:初春,我们一家人在田野散步。 原句更好。开篇点题,“我”放在最前面,且“我的”重复出现,以第一人称作为叙事主体,一是突出“我”在家庭中的重要,二是强调“我”与母亲、妻子和儿子之间的关系,突出至爱亲情。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 发生了分歧 (大路或小路) 我的决定 (走大路) 母亲改变了主意 一波三折 读第二部分“散步”的过程,找一找:散步的过程出现哪些波折? 1.解决分歧时,由作者决定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我”是如何解决分歧的,为什么?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选择走大路。 原因①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②“我”要尽可能多的孝顺母亲。 任务二:研读深思,把握人物形象 3.“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4.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疼爱孙子,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