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城一中2025-2026学年上期高三月考1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所给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湖北省随州市叶家山M111号墓出土的钺(如下图),兼具兵器与礼器属性,是权力象征,呈半环形,内侧饰龙纹,龙身重环纹内铸“太保亶”铭,外刃锋利。半环形钺形制罕见,仅存于西周高等级墓葬。这说明西周 A.兵器种类多样装饰精美 B.早期国家神权色彩浓厚 C.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 D.分封制下等级秩序森严 2.唐代后期,在京师建立了进奏院,主要职能包括传递中央政令、呈递地方表文、转达朝廷动态及办理赋税上供事宜,其专职进奏官“多是本道差文武职掌官充,自后遂有奏带正官者”。藩镇利用进奏院争取中央授权或对抗过度集权,而中央也借进奏院掌握地方动态。这反映出 A.朝廷无力掌控地方政事 B.政府财政危机凸显 C.地方势力坐大隐患初现 D.藩镇与中央的博弈 3.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在杭州主持修建捍海石塘,在民间留下“钱王射潮”的传说。此故事的可信源头是北宋初年《吴越备史》,其后虽不断增入新元素,但均强化了道教叙事取向。宋代僧人为此创作了六和塔镇潮的传说,与之针锋相对。这一现象反映了 A.崇佛政策对民间信仰的渗透 B.佛道在民间信仰中互动竞争 C.三教合一趋势下的宗教融合 D.官方通过宗教叙事强化统治 4.唐宋以前,洛阳被视为“天下之中”,而幽燕地区则被视为“夷狄之域”。元明清时期,河洛地区仅被视为《禹贡》九州的中心,在以经学与理学为体、天文历数与堪舆地理学为用的学术影响下,至清一代“天子必居中(幽燕)以受四方朝觐”的思想正式确立。这种变化缘于 A.经济重心持续向南迁移 B.农牧分界线的频繁变动 C.边疆与内地一体化发展 D.政治统治中心发生转移 5.明代正德年间,江苏松江府方志记载,当地“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当地农户“植棉十亩,可抵稻粱二十亩”,但仍需向官府缴纳漕粮,“卖布籴米,补完国课”。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全国统一的商业大市场逐渐形成 B.封建赋役制约地方经济升级转型 C.市镇经济推动全国经济区域分工 D.江南农业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6.下图为1902———1936年英、美、德、日在华直接投资变化趋势图。其中丙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7.1865年,一位御史在奏折中提出了“海防亟宜筹画”的建议,主张要在闽、粤两省建立水师,造西洋战舰、水雷等。该建议抄自《海国图志》,同时删除了该书提出的允许中国沿海商民兴办厂局、制造船械、其产品“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的主张。这可用以佐证 A.魏源开启了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B.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C.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大为恶化 D.晚清强国御侮有了新的方向 8.1919年,教育部令国民学校初小阶段的“国文”教科书全部采用“国语”,彻底改变以前夹杂文言的情况,同时课程名称由“国文”改成“国语”;1920年1月,又颁令全国改“国文”为“国语”,废止小学的古体文。由此可知,当时 A.教育顺应了文化革新趋势 B.官方主导新文化运动 C.文学革命的社会基础深厚 D.政治革命推动教育变革 9.下图为1917年刊登在上海《小说画报》上的画作《乒乓》:一名戴着眼镜,身穿改良旗装上衣的年轻女子正在打乒乓球,她右手持拍,眼睛注视着正从面前球台上弹起的乒乓球,显得十分热情投入。这 A.塑造了追求身心解放的女性形象 B.掀起了全民乒乓运动的社会潮流 C.反映了妇女群体政治地位的提高 D.推动了国人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0.西夏政权的仁宗李仁孝曾派遣使者到金朝,以重金购买名儒翻译的各种书籍,并于人庆三年(1146年)下令“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各州、郡建庙祭祀。此举 A.加剧了政权之间人才争夺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