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56980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连城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468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连城县,福建省,月月,答案,试题,语文
  • cover
连城一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月考1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4分) 材料一: 吴歌,是吴语地区汉族民歌民谣的总称,是江南水乡文化长期孕育的淳朴民间艺术的结晶。吴歌历史悠久,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认为:“吴歌最早起于何时,我们不甚清楚,但也不会比《诗经》更迟。” 楚国屈原有“吴觎蔡歌,奏大吕兮”之诗句;五代时,有“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之说。西晋灭亡,晋室南渡,北方的《相和歌》等随之南移江左,融合江南吴歌、荆楚西声,产生了集九代之遗声的《清商乐》。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转引《晋书·乐志》的描述曰:“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其中的《子夜》《前溪》等吴声歌曲,皆真切表达了吴地先民温柔细腻而敦厚质朴的情感。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评曰:“此类流行于太湖流域的吴歌,较近代的《桂枝儿》《山歌》以及《马头调》更为宛曲而奔放,其措辞造语,较之《诗经》里的情诗,尤为温柔敦厚。” 明清时期,江南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手工业制作、城市商贸的发展,推动无锡民间音乐走向繁荣。明代冯梦龙所编《山歌》集,开篇为《笑》的私情山歌就取自于无锡宜兴:“东南风起打斜来,好朵鲜花叫上开,后生娘子家莫要嘻嘻笑,多少私情笑里来。”流行于苏南乡野的一种边歌边舞唱情说爱的艺术形式———花鼓”亦热传起来。明正德、嘉靖时期无锡画家周访的《打花鼓》表现的即是这一内容,题曰“婆娑鼓舞宛邱风,燕赵争夸屣工,更有凤阳迁户私返故乡中,结束镇相同”。 吴歌包含了诞生于吴地民间的山歌、小曲、民谣,形式有长有短,有叙事有抒情。起初为纯粹口唱,后有简单伴奏。包括“宣讲宝卷”的宣卷、唱做念打的戏剧,也多有吴歌的影响。徐树丕在《识小录》中说:“宝卷、戏曲大多从吴歌来,四方歌者皆宗吴门矣。”因地处江南水乡,景物清丽旖旎,诞生于此的吴歌也带有浓郁的水乡文化特点,和险峻高山、辽阔草原所孕育的艺术不同,吴歌之声仿若温婉多姿的太湖之水,婉转清丽、温柔敦厚、含蓄隐喻、缠绵曲折,与吴侬软语的格调韵律相和谐,彰显出独特的江南民间文化特色和民俗艺术魅力。 吴地自古乃鱼米之乡,文化艺术繁荣,历史上采集吴歌多以苏锡常为中心,吴歌在中国文学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明末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首开先河,率先编印了吴歌集《山歌》《桂枝儿》。吴歌的产生与江南稻作文明和舟楫文化紧密维系,无锡作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为吴歌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适宜的自然生态和环境条件。吴歌中很多内容都涉及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向往与表达,也有表现反抗强权的,其中流淌的道德主旋律始终是扬善抑恶、向善教化的精神。 吴歌是与音乐相伴的传唱载体,有了音乐伴奏,吴歌才悠扬婉转动听,也才动人心魄。苏州博物馆的钱正先生曾在《为四面楚歌正名》一文中提出了“楚歌”即“吴歌”的观点,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吴歌感人的艺术魅力。楚霸王兵困垓下,刘邦的谋士韩信为涣散项军军心,别出心裁地鼓动士兵大唱楚歌,以思乡之情瓦解项羽军士意志,从而取得胜利。钱先生认为,那时唱哭了项军士兵的正是江东的吴歌。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吴歌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民间文学工作者和吴歌爱好者共同努力,挖掘了大量古老吴歌,这些“活化石”,无疑书写了吴地民间文学的新篇章。 (摘编自庄若江《吴歌:源自山野流脉长》) 材料二: 吴歌活态保护传承面临的问题: 第一,吴歌的原生态社会基础近乎消亡。吴歌主要产生于乡村民众的劳动和生活之中,“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1980年代以来,伴随城镇化进程,苏州的村落数量飞速减少,吴歌赖以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