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的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高一年级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回顾历史,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增强对中国梦的政治认同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解中国梦的本质,知道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了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步骤。能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眼光辩证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明确青年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三)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梦的本质,认识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中国梦的享有者,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及为实现中国梦所做的努力,增强政治认同。 2.了解我国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学会用发展的看问题,培养科学精神。 3.认识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认识到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参与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提升公共参与意识。 学情分析 本框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初中到高中阶段的学习,本身高中学习内容、形式比初中更为抽象深入,因此要侧重初中到高中的思维衔接,尤其是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初中已经简单接触过新时代主要矛盾、中国梦等问题,学生对中国梦的本质比较了解,但是对中国梦与世界发展的关系认识还处在表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案例选择的真实性,有感染力,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要结合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过程要有可操作性。进而才能引导学生推导生成本课的核心知识,并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将学生朴素的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指引自己前进的目标和动力,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对于学生心理维度,本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较为多且理论多,学生容易陷入对理论知识的乏味,会削弱学习的兴趣,容易出现浅层学习无法深度学习,所以要积极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情境化、活动化学习。通过视频的播放和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能够深入浅出学习知识,并也能在一定层面激发其认同感,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中国梦的本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的辩证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 解决措施:综合运用任务教学法、视听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一定任务,帮助他们通过视频和情景再现把握重难点内容,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和体验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难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 解决措施:播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述职报告>>,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如何践行 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全体起立,右手握拳,以青春的名义进行宣誓,落实本节课的核心素养。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按照完整视频的时间点)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复兴之路展览》的视频,展示中国近代的遭受的苦难,和图片展示古代中国的辉煌成就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深刻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导入:通过播放《复兴之路展览》的视频,和图片展示古代中国的辉煌成就 设问: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归纳总结: 1.历史角度: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能深刻理解辉煌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