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6课 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含嘉仓 材料一 在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强烈要求统一,经济的发展也要求突破分裂实现统一,而统一的条件也已成熟:士族衰落了、民族融合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形成了,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的实现只是个时间问题,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实现统一,还要有一个杰出的领导人物。这个杰出人物必须顺应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带领人民去完成历史时代所赋予的任务。 ———施建中:《隋统一原因再探———兼论隋文帝平陈方略》 一、“大一统”的再现 隋文帝 问题:隋朝为什么能统一? 长期分裂,人民要求统一 经济发展,要求突破分裂 士族衰落 北强南弱 民族融合 杰出人物 (一)顺应大势的隋朝 一、“大一统”的再现 隋文帝 (一)顺应大势的隋朝 开皇之治 洛口仓共储粮2400万担,合今约12亿公斤。……可供应80万人十年之食 《隋唐“大一统”的秘密》 节俭 轻徭薄赋 政治清明 人口增加 府库充实 商业繁荣 (二)盛极一时的隋朝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思学之窗 开通的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给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社会 (三)迅速陨落的隋朝 【思考】你是如何评价隋炀帝杨广? (3)他大兴土木、穷奢极欲,穷兵黩武,超过了社会的承受极限,引发大规模起义。从这个角度来讲他又是不折不扣的暴君。 (1)隋炀帝早年率军消灭陈朝,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2)开凿大运河,也是在为国家消除分裂隐患,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隋炀帝杨广 二、“大一统”的荣耀 唐高祖李渊 时间:618年 建立者:李渊 都城:长安 (一)高祖立国 唐太宗李世民 秦王 李世民 太子 李建成 齐王 李无吉 李渊 射杀 射杀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大唐盛世 建立唐朝 公元618年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发展 继续发展 唐太宗 (李世民) 武则天 (周) 唐高祖 (李渊) 鼎盛 开元盛世 唐玄宗 (李隆基) 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 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统一多民族封 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学习聚焦 曲辕型构造示意图 经济的繁荣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历史纵横 唐朝曲辕犁 唐以前,耕犁是长直辕犁,回转困难。唐朝时,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中将耕犁改进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晚唐陆龟蒙的《耒耜经》中有关于曲辕犁的记载。曲辕犁在三个地方有重大改进:一是长直辕改为短曲辕;二是加装犁评,可以调节耕作的深浅;三是改进了犁壁。这种犁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在江南水田地方推广。至此,耕犁基本定型。 农业:曲猿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手工业发展: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秘色瓷、唐三彩。瓷器大量输出国外。唐朝丝织技术高,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商品经济发展: 1.柜坊(银行雏形)飞钱(类似汇票)出现 2.唐朝中后期夜市已经出现,商业管理有所松动 2、经济发展 (二)大唐盛世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经济的繁荣 ▲ 唐三彩盘 筒车示意图 唐朝越窑青釉瓷 荷叶带托茶盏 唐朝邢窑 白瓷长颈瓶 唐朝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