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学期金溪一中、南城一中、崇仁一中、广昌一中、乐安实验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联考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题)(共45分) 1.著名学者王国维说:“周人既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开国之初,建兄弟之国十五……后王之子弟,亦皆使食岩内之邑。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此与政治文物之施行甚有关系,而天子诸侯君臣之分,亦由是而确定者也。”王国维意在强调周王朝( ) A.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对立统一 B.助力早期国家形态的发展完善 C.保障其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D.建立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体系 2.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魏国李悝变法,主张“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平籴法”,稳定粮价。楚国吴起变法,打击贵族势力,整顿吏治。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郡县制。这些变法( ) A.侧重于军事领域的改革 B.以加强中央集权为要 C.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D.旨在维护贵族的利益 3.从传世文献和近百年出土的秦汉简牍来看,秦汉时期“文书行政”空前发达。官文书在制作、收发、办理、保管等各个环节都有严密的制度,其种类和数量都甚为可观,涵盖了诏令、奏章、报告等多种形式。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 A.官僚体制十分完备 B.国家治理较为规范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行政决策失误减少 4.西汉设十三部刺史,唐设十道采访使、观察使,元设御史台和二十二道肃政廉访使司,明清设十三道监察御史。这些机构( ) A.设立伊始即为地方行政机构 B.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 C.杜绝了官员的贪污腐败现象 D.代表社会有效地履行职责 5.《宋史》中有传的1953人中,平民或低品官出身而入仕者,占55%。当时科举制用弥封、誊录办法,密封姓名,专人誊抄考卷,再送考官评阅。据此推断,宋朝科举制度( ) A.维护门第观念 B.注重公平竞争 C.实现南北分卷 D.减少录取人数 6.《明实录》载: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遣尚书蹇义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安抚军民,事毕还朝”;至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因倭寇肆虐东南,“特设浙直总督,总制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七省军务,便宜行事”。万历《明会典》更明确“总督、巡抚,皆因事特设,辖地无常”。这一制度发展表明明朝( ) A.彻底废除地方三司制度 B.全面模仿元代行省制度 C.地方督抚形成割据势力 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7.有学者研究发现,汉代尚书台从“掌通章奏”发展为“出纳王命”;明代内阁大学士由“侍从顾问”演变为“票拟批答”;清代军机大臣从“传述诏旨”变成“承旨出政”。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行政效率得到持续提升 B.中枢机构权力不断下移 C.君主集权体制自我强化 D.官僚体系日益臃肿低效 8.20世纪30年代,著名历史学者陈恭禄编写过一部《中国近代史》,其在分析变法失败时云: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其视事也,若此之易,……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陈恭禄认为变法失败是由于( ) A.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B.中国封建积弊沉疴太深 C.康梁诸人缺乏政治经验 D.光绪皇帝软弱怯懦无权 9.据统计,民国初年有三百多个政治性党派,但具有健全或具体政治纲领的政党只有三十几个。1912年,江苏全省28个州县中担任主要行政军事职务的旧官僚和士绅占了近半数,在州县以下的广大农村集镇,许多地主士绅摇身一变,成了地方议员。这反映出当时( ) A.封建势力仍然强大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政党政治发展完善 D.民众的参政热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