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公元前230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10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2年 统一中国 建立秦朝 秦始皇病逝 陈胜吴广 起义 秦朝灭亡 西汉建立 灭六国 秦朝 楚汉之争 时空坐标 本课知识结构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秦的统一 二、秦的暴政 三、秦末农民起义和秦的速亡 一.秦的统一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图1 春秋列国形势图 图2 战国形势图 材料: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chan),不得休息。--《吕氏春秋》 材料 :(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kǔ),古之吏也。—《荀子·强国篇》 1、秦统一的背景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概括秦朝统一的原因和条件 商鞅 (约公元前390-前338) 客观条件: 1、局部统一和民族交融是历史趋势;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主观条件: 3、秦军事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4、历代秦王励精图治。 5、商鞅变法后,国家日益强盛。 2、秦的统一--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图4 秦灭六国形势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 时间: 公元前230-前221年 策略: 远交近攻 分化瓦解 各个击破 咸阳 秦 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制度 (2)经济文化等措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概念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专制主义: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即君主专制(皇权 VS 相权) 中央集权:就地方管理而言,地方集权于中央(中央 VS 地方) (1)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内容 1)中央: ①皇帝制度 ②三公九卿制 2)地方: ③郡县制(官僚政治确立) 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特点:各司其职、互相牵制; 皇权独尊;带有家国同构色彩。 特点:中央垂直(直接)管理; 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1、“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2、“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3、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 “百代皆行秦政制”,“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这一套官僚体制,是世界上出现的最早、最完备的官僚体制,开创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基本模式,并对周边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通史》 比 较 项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标准 以血缘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异 权力来源和大小 世袭,终身;权大 皇帝任免,有任期;权小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地方分权)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中央集权) 历史影响 容易形成分裂割据 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 性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同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②都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拓展:辨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 官僚政治:官员权力来源于任命或选举,有任期,不世袭。 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郡县制 知识拓展:周秦之变 西周→秦朝: 分封制→ 中央集权制度 世卿世禄的贵族制度→官僚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了秦的统一 (2)经济文化等措施 ①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