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66791

13.2《致大海》课件(共42张PPT)

日期:2025-11-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1827784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3.2,致大海,课件,4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普希金 致大海 导入 导入新课 大海是西方文学中的常见意象。由于西方国家大多濒海,因此古往今来有许多作家与诗人有着挥之不去的海洋情结。由于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人们对它怀有不同的情感与态度,不同时期的大海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显示出不同的人文精神。王立中曾这样评价这首诗:“大海是一个象征,普希金是一个象征,他高举着自由的火把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前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普希金的《致大海》,感受普希金笔下的大海。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反复朗读诗歌,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学 习 目 标 重点 难点 素养 课前预习 走近作者 普希金(1799-1837),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俄国现代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从小受文学熏陶,13岁开始写诗,15岁公开发表诗作。1817年在皇村学校毕业后进外交部任职,广泛结交优秀的贵族青年,写下一些歌颂自由、反对暴政的充满激情的诗篇。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1826年从流放地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的监视下埋头写作。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 课前预习 走近作者 普希金 在俄罗斯文学中,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 代表作 叙事诗:《茨冈》《青铜骑士》 抒情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 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课前预习 相关链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也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日子就会到来|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尽管活在阴沉的现在: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的|而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课前预习 创作背景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年仅21岁的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反对专制暴政和歌颂自由民主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奥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课前预习 题解 《致大海》 《致大海》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思想感情。 致,向对方表示情意。 致大海,即向大海表示情意。 看视频,听过小声跟读。 要求: 1、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音。 2、小声跟读,品味情感。 讲授新课 读显身手 整体感知 读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速读课文,顺手标好段序、划出字词。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 要求:吐字清晰、把握节奏、做到抑扬顿挫。 1、听音频朗读。(请同学注意正音,节奏及感情基调把握。) 2、本诗是一首抒情诗,作者来到大海边与大海告别。着重体会作者与大海告别的部分的情感。 初读课文 理清结构,概括内容。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诗人向大海告别。 第二部分(3-13):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第三部分(14-15):收束全诗,照应开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