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9.2 把握适度原则 PART ONE 适度的含义 这还是“爱”吗? 坚持适度原则 1、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 (1)度: ①含义: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②重要性: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 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判断:度就是量变的关节点。 × (2)关节点(或临界点): ①含义: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② 关节点与度的关系: 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 水蒸气 水 ﹥ 100 C 冰 液体 ﹤ 0 C 0 C 100 C 度 请在相应位置填上度、关节点(临界点) 关节点(临界点) 关节点(临界点) (2)原因: ①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②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 ③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 (1)含义: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 例如 声音的“度”:按普通人的听觉,0~20分贝,很静,几乎感觉不到;20~30分贝,安静,犹如轻声絮语;40~60分贝,一般,普通室内谈话;60~70分贝,吵闹,有损神经;70~90分贝,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90~100分贝,吵闹加剧,听力受损,100~120分贝,难以忍受,一分钟即暂时致聋…… 2、适度原则 结合下图谈谈我们高中生应该如何做好压力管理? 当人们面临的压力过小时,会觉得工作乏味,集中注意力到工作上的动机很小,工作绩效很低; 随着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人们受到激发,绩效会得到提高; 在压力达到最佳点之前,工作压力越大,绩效越高; 而当工作压力超过最佳点后,随着压力增加,人们会面临过压、急躁、焦虑、崩溃的状态,压力越大,绩效越低。 探究与分享 (1)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 质变有前进的、倒退的,不一定是发展。 (2)需要“得中”,就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就是要保持我们需要的事物的质的状态。并不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得中”是区别于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 结合下图谈谈我们高中生应该如何做好压力管理? (1)把握好“分寸”,防止过犹不及: 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 --质变有前进的、也有倒退的,不一定是发展。 3、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 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 (2)要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需要“得中”。 目的:保持我们需要的质 3、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 相关链接:折中主义 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 含义 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 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 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坚持的立场。 特征 和表现 例如:二元论主张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的本原,强调物质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 它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 实质 1949年,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的势力仅仅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