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69041

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北校区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39110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东省,答案,图片,试题,语文,月月
    行7bX 临沂一中高二年级第一次教学检测 语文试题 2025年10月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学家,对于人的了解,都需要对人性进行理解和把握。对人 性论的关注在中国哲学史上较之西方有过之而无不及。举凡于中国哲学稍有了解之人, 便能体会人性论在中国哲学史尤其是在儒家思想史上的基础性地位。张岱年曾指出,对 于人性论的注重是中国哲学特点之一。敞此,古往今来的大哲硕儒无不对此一问题格外 关注。 人性论不仅是作为一种思想,居于中国哲学思想史中的主干地位,并且也是中华民 族精神形成的原理、动力。要通过历史文化以了解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这是 个起点,也是一个终点。文化中其他的现象,尤其是宗教、文学、艺术,乃至一般礼俗、 人生态度等,只有与此一问题关连在一起时,才能得到比较深刻而正确的解释。基于对 人性论在中国思想史上重要地位的认识,徐复观写下了专著《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 在徐复观看来,性善论实际上是儒家人性论的正统和主流。这一传统从孔子,经《中庸》, 到孟子始告完成。, 关于孔子的人性论,有人根据“克己复礼”的说法将孔子定性为性恶论帮。这绝对 算是石破天惊的观点,却是最缺乏说服力的观,点。“克己复礼”并不意味着孔子认为人 性中有恶或者说人性是恶的。人当然会作恶,但这是否属于入性的范畴,是需要厘清的。 孔子当然是主张以礼去约束人们,但是这个礼,“在孔子已转化为人所固有的德性及德 性的表征,‘复礼’是恢复人所固有的德性以显露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即便承认“克 己复礼”是对人的自然欲望的克制与约束,也不意味着礼是违逆人性的。因为所谓“克 己”的主体还是人自己,而不是外在的神、君、师、亲。如果说人性恶,那么人为什么 会出现“克己”的主体意识?孔子所谓“为仁由己”,恰恰可以说明他承认人具有这种 “为仁”的人性基础。, 为什么说子对人性的看法倾向于性善?这是由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所决定的。徐 复观先生对此有过精彩的分析。徐复观先生曾明确提出,孔学即仁学。孔子乃至孔门所 追求的、所实践的都是以仁为中心。《论语》一书就是一部“仁书”。这可以说是近代以 第1页共10页 出卷网创建 回 来学术界的主流看法。徐复观先生反对以“爱人”杂诠释和界定仁。他认为仅从爱人的 视角来理解仁,是对仁内涵的窄化,把握不到仁的真精神。他解释“天下归仁”时说: “天下归仁,即天下皆被涵融于自己仁德之内,是人在自己生命之内所开辟出的内在世 界。而人之所以能开辟出此一内在世界,是因为在人的生命之中,本来就具备此一内在 世界(仁),其开辟只在一念之克己,·更无须外在的条件、折以接着便说‘为仁由?, 而由人乎哉'。”所以,“孔子既认定仁乃内在于每一个人的生命之内,则孔子虽未明说 仁即是人性,但如前所述,他实际是认为性是善的。在孔子,善的究极便是仁,则亦必 实际上认定仁是对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根本的规定,亦即认为仁是作为生命根源的人 性”。所以,我们可以说“孔子的仁学的确奠定了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总体逻辑构架”。 (摘编自宋立林《隐性的性善论:孔子的人性论再审视》) 材料二: 不可否认,卢梭的哲学倦承着西方哲学“认识你自己”的学脉。其《论人类不平等 的根源和基础》开卷就说:“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 于‘人’的知识。我敢说,戴尔菲城神庙里唯一碑铭上的那句箴言的意义,比伦理学家 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这里所说的“戴尔菲城神庙里唯一碑铭上的那 句箴言”,就是为苏格拉底所特别珍视的“认识你自己”。 但卢梭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哲学”的理解,却具有明显的中国特缸。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