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先秦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论语》高度赞扬了周公的美德,体现了儒家对道德修养的重 视;《韩非子》从政治功利角度认为周公代理天子的行为是履行职责:《庄子》则从批判角度质 疑周公杀兄的行为。这些文献对周公的形象塑造各异,甚至相互矛盾,根本目的是借助周公 这一历史人物来阐发各自学派的观点,故选B项:A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材料信息 是不同学派代表人物从宣扬自己学说的角度评价周公,这不能表明先秦文献记载史实存在明 显错误,故排除C项;各学派评价历史人物主要是为了论证自己的思想主张,而非推动历史 研究的发展,故排除D项。 2.B【解析】本题考查西汉初期的关口设置,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关口均位于关 中平原及巴蜀地区的交通要冲,而西汉初年的政治中心(都城)在关中的长安。派遣酷吏或重 臣子弟担任关都尉,核心是通过强化关键交通节点的军事管控来抵御外部威胁,防范内部潜 在风险,从而维护以长安为核心的政治中心的安全,故选B项;匈奴主要活动于北方草原,与 函谷关、武关、江关等东部、南部关口的地理位置不符,故排除A项;丝绸之路在汉武帝时期 才逐渐被开辟,西汉初年尚未形成规模,故排除C项;削弱诸侯王力量也是为了维护政治中 心的安全,而非管理商业贸易,故排除D项 3.A【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政治理念,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唯物史观的素养。董仲舒通过“深察名号”理论,将天子、诸侯、大夫、士、民五种社会阶层 的等级合理化,要求各阶层都要接受和认同自己的社会地位,这实际上是在为封建专制统治 下的等级制度进行辩护,使专制统治获得了儒学理论的支撑,故选A项;虽然董仲舒这些言 论涉及君主的道德修养,但其主要目的是为专制制度提供理论支撑,故排除B项:董仲舒继承 和发展了传统儒学的德治主张,而不是摒弃,故排除C项;大一统观念早在秦朝就已出现,故 排除D项。 4.A【解析】本题考查东晋时期的农业,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以来的北方战乱导致大量流民 南迁,他们不仅给南方带来了适应旱地耕作的麦、粟等作物的种子,还带来了区种法等北方旱 地农耕技术,直接推动了江南农业结构从单一水田向稻麦兼济的转变,故选A项;麦、粟是中 国北方传统作物,并非域外物种,故排除B项;南方人口迅速增长也是建立在南方经济发展的 基础上的,故排除C项;虽然东晋有奖励农耕的相关政策,但这不是促使北方作物和技术在 江南地区推广的最关键因素,故排除D项。 5.B【解析】本题考查唐代中期漕运体系的政治意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 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材料现象充分说明了漕运体系对唐朝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高三年级考试 5.781年,唐朝地方战乱再起。叛军控制的几个地方均是江南漕运通往关中的重要关口,其中 徐州、埇桥和汴州,乃江南漕运河汴线汴水段上的必经之路。“运路皆绝,人心震恐”,唐廷派 历 史 遣专人去督管当地漕运。上述现象反映出 A.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 B.漕运关乎国家安全稳定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C.区域贸易联系日益紧密 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注意事项: 6.唐代科举考试的荐举成分极重,每当知举官赴贡院之时,台阁近臣就可以直接合法保荐举人,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这一行为被称为“公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