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71746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图片版 无答案)

日期:2025-10-1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16605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福建省,答案,图片,试题,历史,月月
  • cover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 高三年历史学科试卷 注意:试卷由选择题(满分48分)和非选择题(满分52分)组成,考试时间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第工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帝俊是中国古代始祖神话中的祖先神。《山海经》记录了具有不同姓氏、生活在不同地域的诸 多部族皆以帝俊作为祖先神进行崇拜的现象。这体现出早期中华文明 A.信仰领域出现统一趋势 B.辐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 C.始祖信仰凸显文化认同 D,祖先崇拜推动血缘认同 2.秦简载,祖县县令周因考核排名末等,被任命为“新地吏”:秦律规定,宫吏一年中因病不能 办公满三月者,免职后需任新地吏。此类新地吏政治地位远低于桊故地官吏。此种做法 A,表明新旧地存在制度差异 B,不利于新地的治理 C.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D.埋下了割据的隐患 3,有学者认为,汉武帝创立中朝是因为“行政中枢客观上软弱无力,不能胜任武帝时代大肆更张 的需要。”但是,当宰相石庆辞职时,武帝却勃然大怒,迫使石庆照旧任职。由此可见,汉武 帝此举意在 A.弥补行政中枢的弊端 B,适应对外扩张的需求 C.以制衡之制强化皇权 D.弱化传统宰相的作用 4.历史学者冯天瑜认为:“均田制以土地国有、计口授田为原则,摧毁了大族寮强的庄园经济, 使大批自耕农和庶族地主得以产生,并参与分享文化和权力。”该学者意在强调均田制的实行 A.推动了选官制度转型 B.消灭了土地兼并现象 C.抑制了藩镇割据形成 D,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 5.表1是宋人关于附郭田(邻近城市的农田)的一些记载。据此可知宋代 表1 记载 出处 不惟稻陇有佳色,菜畦苗叶相与昌. 赵蕃《抚州城外作》 未到衡州五里时,果林一望蔽江湄。 杨万里《衡州近城果园》 黄柑绿橘深红柿,树树无风缒脱枝, 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固,百里之内,并无间地。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A. 生产方式调整 B.市镇经济繁荣 C. 经济结构变动 D.区域分工明显 历史10月月考 第1页 共5页 CS出卷网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6.表2为明代苏州坊刻图书种类及其比重情况统计。这可用以说明当时 表2 集部类(含诗 种类 经史类 子部类 戏曲小说 生活类 医学类 科举类 文) 数量 35 30 62 45 36 40 28 比重 11% 10% 20% 15% 12% 13% 9% A,活字印刷术应用普遍化 B,正统观念受到冲击 C.经世致用思想成为主流 D.文化领域的商品化 7.徐继畲在《滴寰志略》中赞扬南洋苏禄国(菲律宾)反抗西方列强的斗争,同时也批评南洋的 噶罗巴(爪哇)“贪饵酿祸”,印度因当地人“不察萌芽”而亡国。对于南洋巨变,他感叹道: “惜乎,筹远者之未早计也!”由此可知,徐继畲 A,突破“师夷长技”的认知局限 B.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倾向 C.仍受“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 D.推崇殖民扩张的强国道路 8.20世纪初,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认为:“欲养成国民爱国心,须有以统一之。统一维何? 语言是也。语言之不一,公同之不便,团体之多碍,种种为害,不可悉数。”吴汝纶意在强调 A.语言不通的危害性 B,文学改良的必要性 C,国家统一的紧迫性 D.文化整合的关键性 9.图1是1925年中国部分省份的岁入、岁出总额及军费数据示意图,据此可知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奉天 直求 山西 江苏产西 云南 ■岁入总颜口岁出总颜 岸收 图1 A,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B.北洋军阀矛盾加剧 C.国民革命有合理性 D,南方形势较为稳定 10.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早期,社会各界多认为中国工业化应该从轻工业入手,走自然发 展的路径,然后渐及于基础工业和重工业。40年代初,社会各界均不赞同工业化自然演化的 思路。工业发展思路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官僚资本对经济的垄断加强 B,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