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检测试题 (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属于如图所示古代文明区域创造的文明成果是( ) [A] 金字塔与太阳历 [B] 佛教和基督教 [C] 城市与楔形文字 [D] 象形文字和纸草 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若法官审理案件作出正式判决后又变更其判决,则应被处以擅改判决之罪,并处罚其相当于原案中之起诉金额12倍的罚金,该法官之席位亦应从人民会议中撤销,其不得再出席审判。由此可知,古巴比伦( ) [A] 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B] 已形成了分权与制衡制度 [C] 司法深受原始民主制的影响 [D] 注重维护司法权威与尊严 3.埃及托勒密二世统治时期,能够看到出现在钱币上的希腊神塞拉匹斯头戴埃及特色王冠的形象。象征托勒密二世的衍生物“阿茜诺”,在部分地区被奉为保护航海之神。这说明,埃及托勒密时期( ) [A] 埃及文明与希腊文明具有同质性 [B] 希腊文化中心西移 [C] 法老借助外来文化强化统治权威 [D] 政教合一趋势初显 4.当中世纪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时,阿拉伯人广泛翻译了大量的西欧古典哲学、文学等文献。在吸收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这体现了阿拉伯帝国( ) [A] 为近代欧洲文化复兴奠定一定基础 [B]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地位 [C] 深受近代民族国家王权强化的影响 [D] 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5.斯瓦希里文化大体形成于公元7、8世纪,它借助古代横跨印度洋的亚非地区贸易力量的推动,由来自非洲大陆本土的居民与来自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地区的移民,在东非沿岸地区逐渐形成的一种混合型的“亚非文化”。斯瓦希里文化的形成说明( ) [A] 贸易是文化形成的决定因素 [B] 非洲早期文明具有开放性 [C] 古代强大帝国主导文化内容 [D] 发达的交通推动人口流动 6.古埃及雕塑家着重刻画人物的头部,其他部位则雕刻得十分粗犷、简略,这通常使雕塑显得僵直、呆板,没有丝毫的感情流露,而古希腊的雕塑家时时刻刻考虑的是如何在人物姿态的优美与形象的自然之间找到平衡。这种不同( ) [A] 证明自然环境影响文化发展 [B] 说明人文主义传播范围狭窄 [C] 表明两地不存在文明的交流 [D] 根源于两地政治经济的差异 7.罗马征服希腊和希腊化地区后,罗马贵族将熟练掌握希腊文作为身份的象征,出现了“一国两语”现象:罗马贵族上层实行希腊文和拉丁文并用,而西地中海地区下层使用拉丁文,东地中海地区下层使用希腊文。这( ) [A] 推动罗马帝国文化的交融 [B] 为罗马帝国的分裂埋下伏笔 [C] 助推罗马融入希腊化时代 [D] 是罗马帝国因俗而治的产物 8.13世纪以来,神迹剧开始在欧洲部分地区上演,剧情多是圣徒的生活、道德故事,以及最重要的《圣经》故事。而《圣经》故事大都由手工业行会负责演出,戏剧表演往往将基督徒的虔诚和粗鄙的幽默感结合起来,从而吸引了众多观众。这一类戏剧( ) [A] 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追求 [B] 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 旨在确立基督教的统治地位 [D] 彰显了骑士阶层的道德理想 9.《熙德之歌》问世于中世纪,对以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绅士风度为主体的骑士精神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堂吉诃德》问世于文艺复兴时期,却蕴含了对骑士精神的讽刺。上述变化根源于( ) [A] 市民文学的发展 [B] 世俗王权的衰落 [C] 资本主义的萌芽 [D] 科学革命的兴起 10.15世纪,不少教皇热衷于搜集和收藏古典手稿,如尼古拉五世一当上教皇,就宣称要建立一所教廷图书馆,他还在梵蒂冈设立了一个翻译、抄写和编纂中心,招募各地知名学者前来服务。这些古典手稿内容广泛,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哲学著作,古希腊宗教和神学著作。教皇的上述活动( ) [A] 意在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