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堂导入 中国制造 ( Made in China )是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因为快速发展的中国和他庞大的工业制造体系,这个标签可以在广泛的商品上找到,从服装到电子产品……中国制造是一个全方位的商品,它不仅包括物质成分,也包括文化成分和人文内涵。 由于各行各业普遍追求短平快和效益制胜,缺乏“工匠精神”,中国制造一度成为廉价制造的代名词。 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开来,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工匠精神”入选《咬文嚼字》公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随后,不仅制造行业,各行各业都提倡“工匠精神”。于是,使用范围扩展,任何行业、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称为“工匠精神”。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学习目标 了解新闻评论的概念、特点和写作思路 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 感悟“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做“工匠精神”的传承者与践行者 梳理行文脉络,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 知识链接 文体知识 4文体知识—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含义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特点 ①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②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③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表现方法 夹叙夹议、亦理亦情 基本思路 摆现象→说观点→作分析→做总结 文体知识—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具有新闻性,新闻要有时效性和针对性,这是与一般议论文的重要区别; 其次要有倾向性,要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还要有公众性,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最后要有议论性,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 李斌,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辑。 【事迹展示】 谈及塞罕坝,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辑李斌用“两个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震撼。一个是视觉上的,满眼的绿色海洋,绿水青山令人动容;一个是精神上的,采访犹如一次深入灵魂的精神洗礼,让我从中感受到艰苦奋斗精神的伟大和绿色发展信念的坚定。 左二为李斌 写作背景 本文原载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工匠精神”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表示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鼓励更多企业或个人要有“工匠精神”。 了解“工匠精神” 1.来源: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他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 2.释义: 工匠精神,英文是Craftsman’s spirit,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2016年12月14日,“工匠精神”入选《咬文嚼字》公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 了解“工匠精神” 理解词语 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