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81151

8.2《登高》课件(共3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501604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一、导入 泰山而小天下;陈子昂登幽州台,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时空浩叹。登高,能望远,亦能抒怀。今天,我们要共同登上一座唐诗的巅峰之作———诗圣杜甫的《登高》。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第三单元 学习任务 课时一 活动一:绘登高之景———初探沉郁的诗歌意境 活动二:析写景之妙———探寻杜甫“诗歌蒙太奇” 课时二 活动一:望浩荡之景,感宇宙之悲(赏析颔联) 活动二:析身世之痛,明悲情之深(赏析颈联) 活动三:品家国之忧,悟诗圣之魂(赏析尾联) 核心素养 课时一 语言建构与运用:准确理解诗歌意象内涵,掌握近体诗格律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诗歌意象组合逻辑,初步把握情感脉络;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诗歌营造的雄浑壮阔又沉郁苍凉的意境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重阳登高的文化传统与杜甫的“诗圣”地位。 知人论世———你所知道的杜甫?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 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 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他亦被现实主义称为“诗圣“。 诗风———沉郁顿挫 有《杜工部集》。 公元712~770年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9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诗人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发作,最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潦倒不堪)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般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与情感基调。 初读感知,因声求气 57″ 顿挫 孤独 沉郁 痛苦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 悲伤 初读感知,因声求气 57″ 初读感知,因声求气 57″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作者】杜甫 【朝代】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格律要求非常严谨。我们来看颔联和颈联,大家发现了什么特点? 仗极工整 活动一:绘登高之景———初探沉郁的诗歌意境 1.请大家迅速默读首联,用笔圈出诗人登高所见、所闻的具体景物。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青沙白鸟飞回 风、天、猿、渚、沙、鸟 急、高、哀、清、白、回 活动一:绘登高之景———初探沉郁的诗歌意境 风、天、猿、渚、沙、鸟 急、高、哀、清、白、回 2.这些词分别赋予了景物怎样的特质呢?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共同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氛围或意境?分组品读。(3分钟) 雄浑壮阔 悲凉凄清 1.仔细观察首联,这六个意象———风”“天”“猿”“渚”“沙”“鸟”,诗人是如何将它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他用了很多连接词吗? 活动二:析写景之妙———探寻杜甫的“诗歌蒙太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青沙白鸟飞回 没有连接词。诗人摒弃了所有冗赘的连接,将六个意象密集地、并列地排列在一起。 蒙太奇 “蒙太奇”一词源于法语,本是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后来被借用到电影领域。它的核心原理是:“两个镜头并列不是简单之和,而更像是一个乘积”,即“1+1>2”。当A镜头和B镜头连接在一起时,会在观众心中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