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科学立法 ———前提 (主要的主体:人大及其常委会) 严格执法———关键 (主要的主体:政府即行政机关) 公正司法———最后一道防线(主体:司法机关) 全民守法———基础(全体公民)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9.1 科学立法 1.科学立法的重要性和含义 (1)重要性: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科学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 (2)含义: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科学立法的核心 科学立法的关键 (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各项权益)【立法方向】 要求: 立法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 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 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科学立法的原则: (2)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立法实效】 要求: 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 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2014年10月 2020年5月22日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 2020年5月28日 2016年6月 2018年8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编纂民法典 各分编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民法典(草案)正式提请全国人大审议 代表委员们对草案进行审议和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作了100余处修改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 (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要明确划分不同的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立法方法】 注意:我国立法的一般程序是: 一般情况下,我国的立法首先由党提出立法建议———法律草案(或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起草———法律草案的初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立法机关审议表决———法律的公布实施。 立法技术 立法技术是指在整个立法过程中产生和利用的经验、知识和操作技巧,包括立法体制确立和运行技术、立法程序形成和进行技术、立法表达技术等。其中立法表达技术包括: ①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称; ②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部结构、外部形式、概念和语言表达、文体的选择技术等; ③法律规范的结构和分类技术; ④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技术,这主要指法律编纂和汇编技术。 知识拓展 我国的立法程序 ① 提出法律草案 ② 审议立法议案 ③ 立法议案的表决通过 ④ 法律的颁布实施 2.科学立法的原则: (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立法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立法方向】 (2)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立法实效】 (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要明确划分不同的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立法方法】 以《文物保护法》的修订和内容来分析科学立法的内涵 7、政尔八经 随着社会发展,文物保护面临新挑战和新问题,如城市化进程加快、科技手段发展等。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在内容上适应时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