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茂名市田家炳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级10月月考 历史科 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进步性表现在 ( ) A.使用打制石器 B.用火烹饪食物 C.从事渔猎采集 D.使用磨制石器 2.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 ) A.种植水稻 B.已经学会用火 C.烧制彩陶 D.铸造青铜器 3.某同学在参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时,拍摄了下面两幅照片。这些出土文物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 ( )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住在干栏式房屋中 C.以捕鱼狩猎为主 D.能够人工饲养家畜 4.考古发现,良渚遗址中的城址由外城、内城、宫殿区(宫城)组成。内城周边分布着祭坛和大型墓地,墓葬中出土大量琮、璧、钺等玉礼器。核心区之外的台地有制作玉器、漆器的工坊,外城之外的北部、西北部还发现大型水利工程系统。这说明 ( ) A.各地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B.君主专制国家出现 C.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D.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5.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在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6.根据传世文献记载,夏朝的国家特征尚不明显。而商朝商王之下除有尹或相外,另外还设有四类职官,一是王事职官系统,如宰、小臣;二是神事职官系统,如巫、祝、卜、史等;三是民事职官系统,如管理耕作的小籍臣、管理手工业的司工;四是军事职官系统,如多马、多亚、多射、师、旅、卫、犬、戍等。这表明商朝( ) A.官僚政治体制的成熟 B.国家机器得到完善 C.中央集权制初步建立 D.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7. 据图4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 )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8.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将亲族、功臣等分封到全国各地建立诸侯国,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据此可知( ) A.分封制旨在“以蕃屏周” B.多民族统一国家建立 C.儒学文化被广泛传播 D.中原是周文化发源地 9.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国家产生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D.诸国变法 10.春秋战国之际,姬姓封国晋国逐渐被异姓的韩、赵、魏三家新兴的大夫瓜分。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封三家为诸侯。“三家分晋”实质上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制已崩溃 B.贵族世袭特权被废除 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D.周王室权威得到加强 11.《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承认土地私有 B.革除陈规陋习 C.强化社会控制 D.打击旧贵族势力 12.下图是高二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知识卡片。据此判断该文化名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13.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邦;修之于邦,其德乃丰。”这反映出两者旨在 ( ) A.恢复稳定社会秩序 B.变革人才选拔标准 C.迎合封建贵族诉求 D.规范统治阶级行为 14.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 )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5.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