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蚊 蚊 基孔肯雅热 预防 防蚊就可防病 保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防 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患者感染后可出现高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残疾。 主讲: 时间: CONTENTS 目 录 认识基孔肯雅热 传播途径剖析 易感人群分析 预防措施建议 01 02 03 04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第一部分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患者感染后可出现高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残疾。 认识基孔肯雅热 认识基孔肯雅热 疾病基本信息 01 基孔肯雅热定义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患者感染后可出现高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残疾。 疾病发现历程 基孔肯雅热最早于1952年在坦桑尼亚被发现,随后在全球多地爆发。科学家们通过多年的研究,逐步揭示了其传播机制及致病原理。 国内发病现状 我国虽然属于非流行区,但近年来也有零星病例报道。随着国际贸易及人员往来频繁,防控形势日益严峻。 全球流行情况 该病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特别是在非洲、亚洲及部分美洲国家。近年来,疫情呈现扩散趋势,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病毒特征解析 01 病毒结构特点 基孔肯雅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呈球形,直径约20-60纳米。病毒外壳由蛋白质组成,内部含有单股正链RNA。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这些蚊子在叮咬感染病毒的人类或动物后,可将病毒传播给下一位宿主。 基孔肯雅病毒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可在蚊子体内增殖并传播。在干燥或低温环境下,病毒存活能力减弱。 基孔肯雅病毒存在遗传变异现象,这可能导致病毒毒力增强、传播范围扩大或对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性。 病毒传播媒介 病毒存活条件 病毒变异情况 病 毒 感染症状表现 01 不同阶段症状 症状持续时间 特殊症状案例 典型症状特征 患者感染后可出现突发高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关节疼痛通常非常剧烈,影响行走。 疾病初期,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恶心等症状;中期,关节疼痛加剧,皮疹出现;后期,症状逐渐缓解,但部分患者可能留下长期关节疼痛的后遗症。 部分患者在感染后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脑炎、脑膜炎等。此外,孕妇感染可能导致流产、死胎等严重后果。 基孔肯雅热症状通常持续数天至数周,但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疾病危害后果 01 04 02 03 01 引发并发症情况 患者可能并发心肌炎、肝炎、肺炎等疾病。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死亡。 对身体器官影响 基孔肯雅热可损害关节、肌肉、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关节疼痛严重时可能导致关节功能障碍。 对生活工作影响 疾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部分患者因长期关节疼痛而丧失劳动能力。 社会公共卫生威胁 基孔肯雅热疫情爆发可对社会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增加医疗负担,影响社会稳定。 第二部分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患者感染后可出现高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残疾。 传播途径剖析 传播途径剖析 蚊虫传播机制 02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这两种蚊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 主要传播蚊种 蚊虫在叮咬人体时,会将含有病毒的唾液注入人体内,从而完成病毒传播。此过程迅速且不易察觉,增加了病毒感染的风险。 蚊虫叮咬过程 04 03 02 01 病毒进入蚊体后,在蚊的唾液腺中增殖,形成感染性唾液。当蚊虫再次叮咬人类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新的宿主。 病毒在蚊体内发育 蚊虫活跃的季节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