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5一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阶段练习 高一历史 2025.10 班级 姓名 学号 本试卷共4页,共100分。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与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 无效。 举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道小题,每小题2.5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把正确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1.大致在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之间的良渚文明遗存丰富,主要有T程浩大的城墙、规 模庞大的水利系统及分布密集的遗址群。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B.已经形成了君主专制国家 C.社会贫富分化加别 D.已经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2.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人型幕葬。该幕葬其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 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准文化等文化囚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证明中原举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3.东周时期“游说之风盛行,论辩之士雄起,讲演之学开辟”,形成中国历史上辉焊灿烂、群星 闪耀的百家争鸣时代。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③使儒学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 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 A.诸子思想相互借鉴融合 B.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C.思想统·局面正式形成 D.君主专制政治逐步确立 北京市第一六一屮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 5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主要是因为它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改治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因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说明了事物运动的变化规律 ④提出门巴的政治社会上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后,周边的戎狄蛮夷各族遂渐融入华夏族。华 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加“泛。这表明 A.国家统一成为社会共识 B.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C.民族认同观念产生发展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7.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子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大下 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H制,始为口县,更口、口分裂,至口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义字应该是 A.周 B.秦 C.汉 D.唐 8.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 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D.都顺应历史潮流,维护了奴求制度 9.关于茶朝设郡的数月,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学者在考证茶朝设郡的具体数月时,收集到以 下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史记》的记载 B.民问的传说 C.史家的论文 D.条简的记载 10.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常任命 11.西汉陆贾说:“茶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成境以备胡、越,征人吞小, 城震天下…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吸取这教训,西汉的 做法是 A.奉行儒学,以德治民 B.封诸侯王,因俗而治 C.设中朝官,强化君权 D.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12.“不行黜陟(意为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体现这种特点的政 策是 A.“削藩” B.颁布推恩令 C.创设刺史制度 D.推行内外朝制度 0月阶段练习高一历史第1页北4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