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4 窦娥冤(节选)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品味精彩而富有表现力的戏剧语言,感受窦娥形象;品味精彩唱段,理解浪漫主义手法及其作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戏剧通过唱词、科白刻画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 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体会窦娥悲愤至极的情感、善良被戮的悲剧命运以及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 文化传承与理解 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 教学重点 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怎样看待“三桩誓愿”实现这一超现实情节以及造成窦娥悲剧的根源。 教学方法 自读、诵读、点拨、探究。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梨园领袖”展风姿 1.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作家灿若星辰,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为数不多,关汉卿是其中之一;中国古典戏剧作品浩如烟海,被誉为世界十大悲剧的只有一部———《窦娥冤》;直到今天。人们遇到难以诉说的冤屈时,还常说一句话“简直比窦娥还冤”。窦娥究竟有多冤,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板书《窦娥冤》) 2.作者与元杂剧。(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补充完整) (1)关于作者。 关汉卿,(1234年-1300年左右),字”汉卿“,号已斋(一斋、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中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二、合作探究理思路 1.《窦娥冤》共几折?有楔子吗?有哪些角色?能唱的角色是谁? 明确:全剧四折一楔子,课文节选第三折。 角色:窦娥 梼杌 蔡婆婆 张驴儿 张驴儿父亲 窦天章 能唱的角色:窦娥 2.课文节选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 31 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这个宫调。 3.请概述《窦娥冤》故事情节,并重点讲述第三折(本课)情节。 (结合课本P22页注释1,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 板书简示为: 楔子(序幕):交待背景,写出窦娥的悲苦身世。 第一折(开端):赛卢医为躲债欲杀蔡婆,蔡婆为谢恩引狼入室。 第二折(发展):张驴儿为逼婚误杀亲父,窦娥在公堂屈打成招。 第三折(高潮):赴法场窦娥指斥天地,明冤屈发下三桩誓愿。 第四折(结局):窦天章考取功名,窦娥冤屈得以昭示。 谁解窦娥冤———赏析窦娥悲剧形象 1.朗读全文 ,把握全文感情基调。 第一场 指导理解感情基调:无辜受冤,指天斥地(怨) 学生齐读 第二场 指导理解感情基调:临刑时,见到唯一的亲人(悲) 分角色朗读 第三场 指导理解感情基调:临死前发誓愿(怒) 教师范读 2.优秀的戏剧作品一定 “有戏”,即人物与人物之间要有矛盾冲突。读完剧本后,你认为窦娥都与什么人有矛盾冲突?主要矛盾是跟谁的冲突?这些矛盾冲突体现了窦娥什么性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交流,然后到全班展示)。 3.请概述窦娥的人生经历,你认为窦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从文中找依据。 人生经历:三岁丧母、七岁离父的“孤儿” 新婚燕尔痛失爱夫的寡妇 命途多舛的 “苦主” 性格特征:(1)性情善良,体现在对待婆婆的态度上。 蔡婆的糊涂是导致窦娥陷于悲剧的一个因素,但她非但不埋怨,不记恨,生命行将终结时,想得最多的却还是婆婆。直到第四折,化作鬼魂的窦娥还央求父亲收留无依无靠的蔡婆,这种以德报怨的孝顺凸现了窦娥的善良无辜。 (2)刚烈、具有反抗精神,集中表现在[滚绣球]一曲和三桩誓愿上。 窦娥指天斥地,对人人敬畏的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