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91464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4348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山东省,答案,试题,历史,月月,学期
  • cover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 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某遗址出土的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该遗址位于下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据考古研究,位于山西的陶寺遗址距今约4000年左右,遗址中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管理有序的手工业区等,同类遗址在晋西南已发现70余处。由此可推知当时( ) A.陶寺先民开始聚族而居 B.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异常低下 C.陶寺遗址初具国家特征 D.黄河下游深受陶寺文化影响 3.在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各区域在环境基础、经济内容、宗教和社会意识等方面存在差别,并在长期交流互动中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最终融汇凝聚出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这一论述( ) A.说明区域文明间存在频繁交流 B.强调了地理环境的决定性作用 C.意在说明黄河文明的独特地位 D.阐明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4.西周时期,贵族阶层垄断青铜原料与铸造技术,所制青铜器多用于祭祀、宴飨等重要场合,且不同等级贵族使用的礼器规格、数量严格受限,不可僭越。这一现象主要说明青铜器( ) A.见证商周青铜文明的繁荣 B.反映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 C.维护西周等级秩序的工具 D.展现古人高超的审美追求 5.周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队伍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一史实可以说明( ) A.王室衰微 B.西周灭亡 C.诸侯争霸 D.变法图强 6.春秋战国时期,祝融八姓(如曹姓邾国、妘姓郐国、芈姓楚国)广泛分布于中原至江汉流域,邾国国君自铸铜钟铭文称为祝融之孙,楚国祭祀简牍亦载祝融为祖先。晋国狐氏(戎狄)与晋国公室都以唐叔为祖先。材料反映出 ( ) A.华夏各族已成为统一的经济实体 B.宗法制度有效区分政治等级关系 C.周天子加强了对周边各族的统治 D.华夏共同祖先观念的萌生与发展 7.孔子大力主张“有教无类”,在他的众多学生中,既有孟懿子、南宫敬叔等贵族子弟,又有颜回、子路这般出身贫寒的平民,甚至还有曾深陷囹圄的公冶长。据此可推知,孔子( ) A.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B.以教育为手段瓦解等级秩序 C.追求社会各个阶层的平等 D.重视品德修养高于出身门第 8.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正是(战国时期)政治混乱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由此可见( ) A.社会变革推动百家争鸣产生 B.诸子百家的主张一致 C.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开始出现 D.诸子都认同民本思想 9.《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一次“革命”是指( ) A.世卿世禄制度的确立 B.封建土地制度确立 C.宗法制家族制度形成 D.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10.秦始皇通过出巡祭祀六国神祇,如封禅泰山、祠湘山、望祀虞舜于九嶷山、上会稽山祭大禹。这些举措意在( ) A.限制民间信仰 B.培育民众政治认同 C.推行文化专制 D.完善宗法等级秩序 11.秦朝在地方彻底废除了“封诸侯,建藩卫”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郡县制度,郡县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命和考核。秦朝推行这一制度意在( ) A.强化经济管理 B.实行思想控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防止外戚专权 12.秦朝的田赋为“三分取其二”(国家收取农民收获的三分之二);西汉初,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就是农民将收获的十五分之一交给国家;汉文帝和汉景帝进一步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汉初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