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 登高 杜甫 “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清)杨伦 2 闻一多的评价: 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字 自称 诗风 所处年代 代表作品 评价 子美 沉郁顿挫 少陵野老 公元712-770,经历了“安史之乱”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填写杜甫资料卡片 沉郁顿挫 “顿挫” 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声调起伏迭变。 “沉郁” 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杜甫的诗风 少年:出身名门,裘马轻狂 杜甫生平 中年:困顿十年,入仕无门 晚年:忧国忧民,贫困交加 评:杜甫一生大起大落、落、落、落、落、落…… 杜甫人生四时期 放荡赵齐间,裘马颇轻狂。遇李白、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 代表作《望岳》 读书游历时期(35岁之前)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 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 李林甫权倾朝野,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杜甫认识到统治者腐朽。 代表作:《春望》“三吏”“三别” 为官流亡时期(45-48岁) 左拾遗,为房琯向肃宗上书请无罪,后发生安史之乱,避难流亡。 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 漂泊西南时期(48岁-去世) 好友严武扶持于成都营造了草堂,写了240多首诗。 杜甫其人 (712—770) 7 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 人称“诗圣”,文为“诗史”。 8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势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了排遣郁闷而抱病登台的。 知人论世 一、儒家文化影响 君子登高必赋--孔子 二、重九登高习俗的影响 避免邪气,登高避灾 三、现实情况使然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则致思深 古人的登高情结 一、解题 1.伤时悲己 登高?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2.思亲怀乡 3.怀古伤今 4.言志抒情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下! ”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1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杜甫 悲 你认为诗眼是哪个字? 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是怎样的? 凄楚 悲伤 痛苦 孤独 王国维先生说:“《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诗人如何写悲? 意象 找出首联的意象,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如何 写 悲?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气逼人,天气寒冷,内心凄凉 天地高远广阔,更显人渺小孤单 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 冷色调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在空中盘旋,急风猛烈,无处停息,诗人处境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相似(孤独无依)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在俯仰之间, 描绘出一幅肃杀凄凉、境界宏大的秋景图, 营造了雄浑高远,肃杀凄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