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95459

人音版(简谱)(2024)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童趣 打花巴掌 课件(共13张PPT)

日期:2025-11-2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104623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人音版,简谱,2024,二年级,上册,第二
  • cover
(课件网) 打花巴掌 第二单元 童趣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平时都很喜欢玩游戏,玩过拍手游戏吗? 《拍手歌》 节奏闯关练习 拍着手一起读一读 聆听歌曲: 听一听歌曲中的歌谣和我们刚才说的有什么不一样? 原来这首歌曲是读+唱相结合 读歌词 x.x x x l x x x l x.x xx l xx x l xx x xx l xx x l x.x xx l 提着 篮子 去采 花 茉莉 花呀 海棠 花 江西 腊那个 野菊 花 采朵 玫瑰 x x l x xx x x l x x x l x - l xx x ll 花 呀 采朵 牡丹 花 牡丹 花 (拍 掌) 茉莉花 海棠花 江西腊 野菊花 玫瑰花 牡丹花 跟音乐轻声哼唱 3. 2 3 2 l 1 3 2 l 6 1 2 2 l 1 3 2 l 5 5 5 32 l 1 3 2 l 2. 2 2 6 l 5 5 l 6 65 6 3 l 2 1 3 l 2 - l X X X ll 随老师模唱旋律 . . . . . . . . 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打花巴掌的,五月五, 打花巴掌的,六月六, 打花巴掌的,七月七, 打花巴掌的,八月八, 打花巴掌的,九月九, 打花巴掌的,十月十, 我们一起去跳舞。 我们一起摘石榴。 我们一起来洗衣。 我们一起去赏花。 我们友谊很长久。 我们吃饭不挑食。 边唱歌曲边做打花巴掌游戏 北京童谣具有群众性、音乐性、趣味性、现实性,以口头文字形式体现老北京文化的一部分,繁衍传唱的一首首童谣记录下了每一历史时期的事件、民情、民意。有的是带旋律哼唱的歌谣,比如”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有的是类似顺口溜”小喜鹊儿,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有的和快板、绕口令等曲艺形式有交集”玲珑塔,塔玲珑……“有的是对民俗的总结,比如”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有的是普及常识,比如《二十四节气歌》。纳入北京童谣范围的童谣,其传唱地区,可能是整个华北地区,比如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北京童谣传播的方式如下: 1、 家庭教育的口口相传,比如,”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母亲给我讲的睡前故事”小小子,坐门墩……“ 2、小伙伴之间的游戏,最典型的是跳皮筋”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八四五六,四八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 五八五五六,五八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 六八六五六,六八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 七八七五六,七八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 八八八五六,八八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 九八九五六,九八九五七,九八九五一百一。“ 3、电视台电视节目和影视剧作品传播。 4、社会环境交流,坐公交地铁,你会看到其他家庭的母亲如何哄孩子“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5、 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音乐课对北京童谣的收录,比如学唱”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没了娘“ 说起音乐课对北京民谣的收录,我小学学过的,印象最深的北京童谣是《打花巴掌》,连说带唱,还可编排有节奏的花式拍巴掌游戏配合。 《打花巴掌》有两个版本。两个版现在qq音乐都能搜出来。 民间流传的版本,更具民俗历史气息”打花巴掌呔,正月正,老太太爱逛莲花灯,烧着香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姜心辣呀。海棠花呀打花巴掌呔,二月二,老太太爱吃白糖块,烧着香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姜心辣呀,海棠花呀打花巴掌呔,三月三,老太太爱抽关东烟,烧着香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姜心辣呀,海棠花呀。打花巴掌呔,四月四,老太太吃鱼不择刺,烧着香捻纸捻儿呀,茉莉茉莉花儿呀,穿纸莲呀,姜心辣呀,海棠花呀打花巴掌呔,五月五,老太太爱吃烤白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