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98601

8.3《党费》课件(共6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55851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王愿坚 党 费 前言 信仰是人心中的一束光,有了信仰,人们才能冲破黑暗的阴霾,找到光明的方向。文中的女人因为信仰,将自己的“党费”交给了党,也将自己的人生交给了那个一心为民的伟大政党。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本课———《党费》。 导入 习近平:“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党 费 背景介绍 走进作者 王愿坚 (1929年—1991年),山东省诸城人,当代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 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支队政委》《普通劳动者》《妈妈》等。 “故事篓子” 情节梳理 开端 引子 发展 高潮 结局 (第1段)由“我”交党费引出回忆 (第2—5段)被逼上山,斗争形式严峻,“我”奉命寻找黄新 (第6—29段)初到八里坳,与黄新成功接头,黄新要交党费 (第30—55段)再到八里坳,黄新整理咸菜欲交党费,后“我”遭围捕,黄新舍命搭救 (第56—60段)我带着小孩安全回山里,代黄新交党费 写作背景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粤赣的红军主力奉命北上抗日,留下来坚持斗争的一小支部队,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围剿”。为了保存力量,部队暂时转移到山上。这样一来,党和群众失去了联系。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黄新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积极组织群众坚持斗争,并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党费》这篇小说就表现了普通党员与普通军民所历经的英勇斗争、流血牺牲的漫长而艰辛的革命斗争生活。 故事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国民党调遣重兵进攻“围剿”闽粤赣苏区。军事上,采用“驻剿”和分进合击的战术;政治上,实行移民并村,断绝群众资助红军的粮食来源,欲置红军于死地。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我党在苏区的革命工作遇到极大困难。《党费》描绘的就是1934年秋天,游击队开展敌后战争时,一位女共产党员缴党费的故事。 故事原型 在村里坚持斗争的青年妇女卢春兰,为了帮助山上没有盐吃的游击队,便组织群众腌了些咸菜,凑到一起,交给从山上来的人带走。不幸的是,他们在半路上遇到了巡逻的敌人,敌人把全村的群众聚集到一起,用枪威胁他们,要他们说出这件事的组织者。就在敌人要疯狂地进行屠杀的时候,卢春兰领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从容地站出来说:“是我!” 故事原型 1944年,王愿坚刚参加革命,在一个老乡家里打“埋伏”,做了一个大娘的“大儿子”。家里没有东西吃,当时大娘揭开锅盖,把仅剩的两个地瓜面窝窝给了他,自己抱着才两岁的小妹妹到屋里去了。在王愿坚快吃完窝窝头的时候,忽然听到小妹妹哭得很厉害,进屋一看,只见大娘正从篓子里抓出花生壳子,嚼烂了抹到小妹妹的嘴里去。 故事原型 1946年,王愿坚在战地收殓烈士遗体时,见到过这样一位烈士,他那僵屈的手指上,密密地缠着手榴弹弦,为了记下他的名字,我翻遍了他的衣袋,只找到了核桃般大的一块窝窝头和一个笔记本,笔记本里夹着两毛钱的北海币,钱下面写着:“要是我牺牲了,这钱就是我最后的一笔党费。” 十七年文学呈现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个: ①歌颂、回忆、斗争,即歌颂党、领袖、社会主义、人民; ②回忆战争岁月,回忆苦难年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