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099743

9《复活(节选)》任务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275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复活(节选),任务,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9课《复活(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聂赫留朵夫探监情节,分析人物心理变化轨迹。 2.鉴赏托尔斯泰“心灵辩证法”手法,对比玛斯洛娃形象巨变。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复活”的多重含义。 4.探究作者对沙俄专制制度的批判与人道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聂赫留朵夫的“精神觉醒”过程。 2.对比玛斯洛娃堕落前后的形象,解读象征意义。 任务设计 分析“复活”的深刻内涵。 任务一:探监场景解构·梳理情节,分析环境描写作用 任务二:灵魂蜕变密码·分析人物心理与形象 任务三:复活的多重隐喻·结合背景解读宗教救赎与社会批判 任务四:脚本撰写·镜头语言实践,深化主题理解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想你是一名纪录片导演,拍摄《重生之路:聂赫留朵夫的救赎》。需从课文中选取关键场景设计分镜脚本,揭示“灵魂复活”的瞬间。 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嫣然(yān) 斜睨(nì) 啰唆(luō suō) 褴褛(lán lǚ)哽住(gěng) 饶恕(shù) 害臊(sào) 擤鼻涕(xǐng) 鬈发(quán) 窘态(jiǒng) 踱步(duó) 2.解释词语。 衣冠楚楚:形容衣帽穿戴得整齐漂亮。 截然不同:意思是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鄙夷不屑:意思是指轻视,看不起。 嫣然一笑: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夺眶而出: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衣衫褴褛:指衣服破旧,其布料破烂不堪。 步履轻盈:形容脚步轻盈,走路很快。 饱经风霜:意思是指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 探究新知 任务一:探监场景解构 1.梳理情节,完成表格 情节 关键事件 开端 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 发展 二人交谈,聂赫留朵夫请求玛丝洛娃的原谅,但被拒绝。 高潮 玛丝洛娃经过激烈的心理活动后,决定利用这个男人弄到些好处。 结局 聂赫留朵夫决定在精神上唤醒玛丝洛娃,使她恢复本性。 补充介绍 《复活》内容介绍 卡秋莎·玛丝洛娃原是一个农奴的私生女,她天真、善良,真诚地爱上了聂赫留朵夫。但这个腐化堕落的贵族少爷却诱奸了她,把她抛弃,使她陷入种种悲惨遭遇,最后沦为妓女。妓女生活使她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她再也不相信什么善了,于是她拼命吸烟、喝酒,麻醉自己。一次,她被诬告谋财害命,关进监狱,并被昏庸的法官判处四年苦役,流放西伯利亚。 在审判玛丝洛娃时,正巧聂赫留朵夫做陪审员。当他认出她时,良心受到谴责,想通过拯救她以赎前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 2.分析本文监狱环境描写作用 ①为二人见面提供了背景环境。 ②从侧面表现了当时社会的混乱,是社会的缩影。可以看出监狱里有很多冤屈之人。 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④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任务二:灵魂蜕变密码 解密聂赫留朵夫 1.称呼语言能够直观地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小说选文中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称呼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过程?反映了聂赫留朵夫的什么心理? ①第一次对话时,聂赫留朵夫不知道用“您”还是“你”,随即决定用“您”———因为他们之间没有了以往的亲切、熟悉感;更重要的是,他是带着“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来请求玛丝洛娃的饶恕的,所以用“您”。 ②当玛丝洛娃突然向他要钱时,他意识到“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但他直呼玛丝洛娃的小名“卡秋莎”,而且改称“你”———因为玛丝洛娃不让他闯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反而让他“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让他不再嫌恶她,也不只是怜悯、同情她的处境,而是决定在精神上唤醒她,“恢复她的本性”。 ③当他把想赎罪的话说完了,玛丝洛娃表现出极度的冷漠和“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而且准备回牢房时,他又改称“您”———因为玛丝洛娃的冷漠让他意识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