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03713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创新班)(含答案)

日期:2025-10-1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499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江西省,月月,创新,试题,历史,学期
  • cover
赣县中学2025年秋学期高一年级十月考创新班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75 分钟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五千多年的良渚古城遗址和外围水利工程所需土石方量,是古埃及吉萨金字塔群的2倍,共计1005万立方米。如果按照每3人1天完成1立方米计算,1万人全年无休,需要7.5年才能完成。这样规模的社会组织动员力,可以说明良渚古城( ) A.民众承受着沉重剥削 B.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C.水利工程受到高度重视 D.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2.漫画通常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耐人寻味。下面漫画形象 地反映出 A. 分封体制走向崩溃 B.新的政治秩序建立 C.社会转型基本完成 D.华夏认同开始形成 3.井田制由原始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发展演变而来,其基本特点是实际耕作者对土地无所有权,而只有使用权。土地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定期平均分配。关于井田制说法错误的是( ) A.性质为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B.周王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 C.有组织的集体生产劳动 D.土地可以流通买卖 4.春秋战国之际,齐国的田氏以及晋国的韩、赵、魏等家族成了国家治理的真正主体。鲁国权臣季孙氏准备讨伐某东夷部族之举被孔子评论为“祸起萧墙”。这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 ) A.华夏认同观念萌生 B.传统政治秩序崩坏 C.变法运动此起彼伏 D.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5.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以下选项中,符合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需要的是( ) A.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D.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各 6.百家争鸣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属于儒家学派的人是哪一位?( ) A、荀子 B、孟子 C、墨子 D、孔子 7.据记载,隋唐时期洛阳城“皆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旅贸易,车马填塞,若西京之崇仁坊”。这主要是由于( ) A.隋唐时期放弃重农抑商 B.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 C.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 D.洛阳城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8.唐代的诗歌繁荣、种类丰富,其中讽喻诗具有明显的“谏言”性质。如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这说明唐代讽喻诗( ) A.具有经世精神 B.促进监察制度的完善 C.体现吏治清明 D.推动科举制度的繁荣 9.西汉末年和东汉时期,地主庄园得到很大发展。豪强地主依仗宗族、宾客、门生故吏和部曲家兵的力量,占有大量的土地山林。此时豪强地主势力的崛起( ) A.活跃了商品经济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酿成了党锢之祸 D.加剧了土地兼并 10.下表所示为某同学对中国古代某一制度在不同时期主要变化的整理。他所探究的这一制度是() 时期 主要变化 隋朝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唐朝 唐太宗使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之一;武则天推行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两宋 进士地位提高,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明至清中叶 “八股文”成为考试答卷的标准格式 A.世袭制 B.察举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11.宋太祖曾留下“勒石三诫”(其中第二条为“不杀士大夫”),新皇登基前须在碑前立誓。宋室南渡后,太学生陈东屡屡上书主战,并力劝宋高宗恢复自发组织力量抗金的原宰相官职,被下令处死,成为正史记载中宋代因言获罪致死的第一个文人。最有助于解释宋高宗不遵祖训的因素是( )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君权相权的失衡 C.稳固君位的考量 D.太学清议的悲剧 12.北宋初年,黄老之学十分流行。不仅皇帝崇尚黄老,一些名臣也是黄老之学的倡导者,宰相吕端在和宋太宗议事时就认为“国家若行黄老之道,以致升平,其效甚速”。当时黄老之学的流行缘于( ) A.积贫积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