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04810

8.2《登高》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171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登高,教学设计,格式,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文本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审美鉴赏与创造:诵读诗歌,感受诗人浓郁沉重的苦痛和悲秋。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领会诗人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到悲国家之秋的浓郁苦痛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反复诵读、以问带学、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学生听故事,感受情境。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朗诵,正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诵 3、再读,整体感知。 你认为诗眼是那个字? 明确:悲 学生朗诵诗歌,读准字音,读懂句意。 让学生朗诵诗歌,体会律诗的节奏、押韵的顺畅之美 三、品诗中之景 品诗中之景(诗人怎样写悲)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作者写了那些意象? 明确:风、天、猿、渚、沙、鸟 2、各有什么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明确:“风急 ”:秋风冽冽,不仅吹在诗人的脸上,更是吹在他 心上,升起一丝凉意。 “天高 ”:天空高远空阔,人显得渺小、孤单。 “清、白 ”:水底之沙,秋水无尘,沙更清澈。色彩上都 是冷色调,显得凄寒、冷寂 “猿啸 ”:夔州多猿,猿声凄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鸟飞回 ”:鸟儿低徊盘旋,就像诗人一样孤苦无依“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通过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描绘出一幅肃杀凄凉、境界宏大的秋景图,营造了雄浑高远、肃杀凄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孤独无依,漂泊痛苦的情感。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分析“落木”、“长江”意象。 4、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明确: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落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勾画出一幅广阔的长江秋景图,营造了雄浑壮阔,沉郁悲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 学生自主学习,把握意象, 品味意境。 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通过体会多个意象所构成的意境,深刻地感受诗中所弥漫的悲情,为情景交融这一手法的理解做铺垫,从而突破教学重点。 四、悟诗人之情 悟诗人之情(诗人为何而悲)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有八层意思,即八可悲。你能读出几层?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结合杜甫生平及写作背景品读尾联,思考艰难、苦恨是指什么?你如何理解“新停浊酒 ”? 3、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忠君爱国、关心民生疾苦是他思想的核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诗圣”杜甫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学生自由诵读并思考颈联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由季节之秋、生命之秋到悲国家之秋的深沉情感,突破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背景意识”,懂得知人论世。 五、走进诗人的灵魂 走进诗人伟大的灵魂 杜甫,我想对您说…… 展示交流 立德树人 六、小结 我们应该学习杜甫的精神,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 紧密相连,正如刚刚回到祖国怀抱的航天员,他们眼里有星辰,心中是国家,肩上扛责任,我们应该向他们一样,肩负伟大的使命,脚踏实地,不负韶华。 小结本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