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测试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4分) 请你参与班级开展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1~7题。 【活动一:体悟中华文化的精髓】 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读诗不仅能够让我们获得审美享受,而且能为我们提供精神力量。同学们分组梳理了诗文中表达中华文化的句子,制成下面表格。 组别 内容 第一组 (1)“_____,_____,微动涟漪。_____”(《采桑子》),欧阳修笔下西湖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春景惹人悸动。 (2)“兴尽晚回舟,_____”(《如梦令》)体现出李清照沉醉于美景中的忘我状态。 (3)“_____,_____”(《饮酒(其五)》),陶渊明笔下傍晚时分的田园景象让人无限遐想。 (4)“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直抒胸臆,表明了他对早春美景的喜爱。 (5)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如李清照所写一样“_____。风休住,_____”(《渔家傲》),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 第二组 (6)“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诵读经典,可以给我们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小结】 传承优秀文化,我们应( )使命,做优秀传承人。 1.将表格中的两组诗文补充完整。(共10分。答对一空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2.下列词语适合填在【小结】括号内的一项是(2分)( ) A.牢记 B.记住 C.明确 D.传承 【活动二:_____】 同学们收集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闻,下面是有关资料。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2024年12月4日,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春节申遗成功。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春节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和平、和睦、和谐的价值追求。如今,世界有近20个国家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春节不仅成为全球文化shèng shì,更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nèi hé,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3.请根据新闻内容的两处拼音写出相应词语。(2分) (1)shèng shì( ) (2)nèi hé( ) 4.请结合资料内容,仿照“体悟中华文化的精髓”的句式,为活动二拟写名称。(2分) 【活动三:传承中华的千年文脉】 同学们参与了主题演讲活动,下面是某位同学演讲稿选段。 新时代的青年,正成为守护与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青年古建修复师, ,让古老的斗拱飞檐重现昔日神韵。戏曲学院毕业生,创新融合现代舞美演绎濒危地方戏“草台戏”,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场。古籍修复专业研究生,埋首故纸堆,用精湛技艺让沉睡的典籍智慧重焕生机…… 5.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6.本次演讲以“传承中华的千年文脉”为主题,听众是本校初中生。选段中列举的事迹是否适合作为演讲素材?请判断并说明理由。(3分) 7.有同学在演讲稿中提出:“守护与创新传统文化,需要坚定文化自信之志,更需身体力行的深耕细作。”结合名著《经典常谈》,简要论述这一观点。(3分)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16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