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09031

2026年中考语文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考点梳理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37次 大小:404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6年,中考,语文,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考点梳理(适配中考)(聚焦孟子 “逆境成才” 思想与议论文论证) 复习导航 本资料以孟子经典议论性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核心,对标中考文言议论类文本高频考点,从文学常识→基础积累→论证逻辑→主旨解析→手法赏析→真题实战→拓展对比→易错警示→备考锦囊展开,既夯实文言字词句基础(如使动用法、通假字),也深化对 “逆境磨砺”“居安思危” 思想的理解,适配八年级课内学习与中考议论文专项复习,助力把握孟子散文 “事实论证与道理论证结合、逻辑严密” 的特色。 一、文学常识速记(基础必背) 类别 核心内容 作者 孟子(约前 372— 前 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尊为 “亚圣”,与孔子并称 “孔孟”。主张 “仁政”“性善论”,强调个人需经磨砺而成才,统治者需居安思危以治国,其思想收录于《孟子》(儒家 “四书” 之一)。 文体 议论性文言文(先秦诸子散文典范),采用 “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归纳结论” 的逻辑,论证 “忧患促人成才,安乐致国灭亡” 的观点,气势充沛,说服力强。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统治者多追求 “安乐”(穷奢极欲、疏于治国),孟子周游列国时,借 “逆境成才” 的道理劝谏统治者:唯有重视 “忧患”(任用贤才、革新内政),才能避免国家衰亡;同时也激励士人直面困境,磨砺品格。 核心定位 中国古代 “逆境教育” 与 “治国警示” 的经典篇目,提出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成为流传千古的哲理,既适用于个人成长,也适用于国家治理,被誉为 “孟子‘仁政’思想与‘修身’理念的结合体”。 二、基础积累过关(默写 + 翻译高频考点) 1. 古今异义(中考翻译易错点) 词语 古义 今义 文中例句 真题考频 发 被任用、被选拔 头发、发送 舜发于畎亩之中 高频 举 被推举、被选拔 举起、举办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高频 拂 ①违背(动词,fú);②同 “弼”,辅佐(通假字,bì) 擦拭、拂去 行拂乱其所为(fú);入则无法家拂士(bì) 高频 所以 用来…… 的(方法、途径)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中频 恒 常常、总是 恒定、永久 人恒过,然后能改 中频 2. 词类活用与通假字 类型 例句 用法 / 通假解析 真题链接 词类活用(使动用法) 苦其心志 苦:使…… 痛苦(“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具有该动作 / 状态) 2024 湖北黄冈(语法题) 劳其筋骨 劳:使…… 劳累 2023 四川眉山(翻译题) 饿其体肤 饿:使…… 饥饿 2025 浙江宁波(词义题) 空乏其身 空乏:使…… 穷困缺乏 2024 山东泰安(翻译题) 动心忍性 动:使…… 惊动;忍:使…… 坚韧 2023 安徽芜湖(理解题) 人恒过 过: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2025 湖南长沙(语法题) 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曾” 通 “增”,译为 “增加”(需注明通假,不可直接写 “增”) 2024 江苏徐州(翻译题)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通 “弼”,译为 “辅佐”(读音为 bì,勿读 fú) 2023 湖北襄阳(词义题) 3. 重点虚词(语境辨析) 虚词 用法与例句 释义 于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在”);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介词,“在…… 中”) 结合语境区分 “从”“给”“在…… 中” 其 ①苦其心志(代词,“他的”,代指 “天将降大任之人”);②其如土石何(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愚公移山》) 区分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与 “语气词” 而 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连词,表并列,“和”);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连词,表顺承,“然后、才”) 区分 “并列” 与 “顺承” 的逻辑关系 4. 重点句子翻译(附答题技巧) 原句 精准译文 翻译技巧提示 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