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10370

九上第15课《故乡》课时练(含答案)

日期:2025-10-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177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5课,故乡,课时,答案
  • cover
九上第15课《故乡》课时练 姓名: 班级: 完成日期: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惶恐 阴晦(huì) 悲凉 恣睢(suì) B.珊栏 凄凉(qī) 寓所 秕谷(pǐ) C.箫索 寒噤(jīn) 凶猛 祭祀(sì) D.潮汛 伶仃(líng) 忙碌 愕然(è) 2.下列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B.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D.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3.下列对课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安排情节,有条不紊地写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忆。 B.这篇小说通过闰土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当时农村凋敝、农民破产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贫苦农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对他们不奋起抗争的强烈不满。 C.文中对“闰土”着墨最多,如写闰土脸“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了中年闰土衰老、穷苦、沧桑的特点。 D.文中多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如二十多年前后的闰土的对比、闰土与杨二嫂的对比等,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饱满。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乡》中的“杨二嫂”这一形象说明:随着农村经济的破产,小市民阶层也日趋困窘。作者对这一形象给予了无情的辛辣的讽刺。 B.《故乡》一文两次描写闰土的肖像,其作用是表现闰土少年与中年的巨大差异。 C.《故乡》中的“迅哥儿”即指鲁迅自己。 D.“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与“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两句,前者不是比喻句,后者是比喻句。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在恶势力猖獗之际,有的人苟且偷生、不辨是非,有的人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B.生意场上,判断要准确,决定要坚决,绝对不能忧柔寡断 , 否则将会坐失良机。 C.教书育人,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在座各位教师是责无旁代、义不容辞的。 D.现在有少数党员干部,忘记党的宗旨,循私舞弊 , 贪污腐化,走上了犯罪道路。 二、综合题 班级开展鲁迅经典作品阅读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1)活动一:重温经典 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插画,请为图片配一句解说文字。要求:点明地点(环境)、人物、事件,20字左右。 _____ (2)活动二:阅读经典 在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时,我对他描写人物的方法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善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下面两个语段就主要用了_____描写、_____描写、_____描写三种描写方法。 语段一: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藤野先生》 语段二: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故乡》 (3)活动三:推荐经典 请你推荐一部课外读过的鲁迅的作品,并写出一句推荐语。 推荐作品:_____ 推荐语:_____ 参考答案 一、1. 答案:D 解析:A.睢suī。B.珊→栅,秕bǐ。C.箫→萧,噤jìn。 2. 答案:B 解析:A、D项比喻,C项借喻。 3. 答案:B 解析:文中没有体现作者“对他们不奋起抗争的强烈不满”。 4. 答案:D 解析:A项,作者写杨二嫂,是通过她的“变”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B项,作者写闰土的变化是为了表现辛亥革命后农村经济的衰败和农民生活的贫困;C项,小说中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