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10877

河北省示范高中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39840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北省,答案,图片,试题,语文,月月
    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2026届高三年级阶段性联合测评 语 文 班级 姓名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火灾频发的地区一定是环境恶劣,生物较少。其实不然,山火肆虐之 地的物种丰富度与其他地区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更加出色。 例如,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型气候,很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而世界上的五个 地中海型气候区,无一例外都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它们总共只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2%左 右,却是全球大约六分之一植物物种的家园。 在地中海型气候下,频繁的火灾几乎都出现在炎热干旱的夏季,这就使火灾具有高度周期性 和可预测性,成为一种合适的选择压力,改变了当地植物的进化方向。 目前已有一些假说解释火促进植物多样化的机理。生态学上的中间扰动假说认为,如果火 灾间隔期太短,植物可能因来不及产生种子等繁殖体而被淘汰;如果间隔期太长又可能已超过植 物的生命周期;而间隔期合适的火有利于产生或储存了足够种子的植物进行自我更新。热多样 性一生物多样性假说则认为,火灾使生态系统出现新的小规模“镶嵌”环境,小片不同性质的环境 间隔分布,出现了更多多样化的生态位,为更多物种的进入剑造了条件。 A. 4亿年前的木炭化石证明植物很早以前就必须面对火灾的威胁。一些研究显示,裸子植物 在约1亿年前就出现了部分适应火烧的性状,而被子植物在白垩纪的广泛传播也与当时大气中 含氧量高、火灾频发有关。 在与火同行的漫长岁月里,对火的适应使一些植物谱系在竞争中更有优势,促成了它们的兴 盛。例如,松属Pinus作为裸子植物中最大的属,包含100多个物种,占据着北半球广阔的针叶 林,其扩散和多样化就与对火的适应密切相关。 对那些能够适应火烧的植物来说,火灾不仅烧死了竞争对手,为自己腾出更多资源,灰烬中 还留下大量营养物质供其利用(农业上的“刀耕火种”也利用了这个原理)。 高三语文第1页(共10页) 那么,为了合理利用这些优势,植物都演化出了哪些适应性特征呢? 抵抗火灾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增强机械防御,靠坚硬的装甲保护内部组织。这类植物主 要是高大乔木,靠近地面处树皮很厚,可以抵御地面火的袭击。同时,它们的枝叶往往生长于植 株上部较高处,树干中部有很长一段没有分枝,形成一个隔离层,使地面的火焰不能触及上部 枝叶。 当火灾来临时,植物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保护繁殖体。因此,暴露在火灾风险下的植物需 要对种子加以严格保护,使其能安然度过烈焰的炙烤。很多植物演化出了一种特性,它们的种子 被保护在木质的果实或球果内,成熟后并不立即开裂,只有在高温烘烤后才会开裂并释放内部的 种子。这种特性使植物具有防御林冠火的能力。即使树冠的枝叶在火灾中遭受较大损伤,只要 种子还安然无恙,植物就可以成功地繁衍后代。这些树木往往会将一部分枯枝留在树干上,将火 焰引向林冠层,通过火烧促进种子散布。 一般在一次火灾发生后,地面上的可燃物大部分被烧掉,短期内难以再次起火,有些植物种 子就利用这个时期萌发生长。它们的种皮机械强度高,比较耐火,成熟后先经过一段时间的休 眠,受到火的冲击才会发芽。不仅种子,很多耐火植物植株本身也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可利用火 后的间隔期重新发芽。火后的一片焦黑并不代表植物已被烧死,幸存的地下器官或茎基部常能 从烈焰中存活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